小孩子打媽媽可采取的教育措施:1、家長要及時找到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向孩子明確責任,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2、家長不要以暴制暴,要采取溫和的處理手段;3、家長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就向孩子妥協。
小孩子打媽媽怎么教育
1、找到原因,明確責任
家長不能因為孩子情緒爆發了,就武斷認為錯都在孩子。家長要理清事情的脈絡,找到情緒爆發的原因,明確責任。如果是家長犯錯在先,一定要及時道歉,表示出對孩子情緒的理解。當孩子的情緒被理解,態度也會緩和,這個時候再進行交流,告訴他打人不對,可以用其他方式宣泄情緒,效果要好很多。如果確實是孩子無理取鬧,亂打人,家長要明確界限。孩子無法通過打人中獲得任何好處,就不會養成用打人這種方式達到目標的習慣。
2、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對家長動手了,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然后溫和處理。可以放孩子冷靜一會,讓大家都有一個緩和的“平靜期”,既讓他看到家長是如何處理生氣情緒的,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生氣的方式都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靜的。同時也需要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來消化他的情緒,等孩子發現沒有了發脾氣的理由,自然會冷靜下了。
3、家長不能妥協
同孩子講道理一定要方式溫和,但是態度絕對堅定,一定要把這種“暴力”行為,扼殺在搖籃里。不要小看孩子察言觀色和欺軟怕硬的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守住家里規矩,要有原則性,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含糊糊,讓孩子鉆了空子。
小孩子為什么打媽媽
1、因為親近
孩子還沒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會因為和家人的親近,而不知道畏懼,會依照本能,用打人這種肢體接觸來向最親近的人表達情緒,而且這個人一定是平時最包容甚至是最溺愛他的那個人。
2、宣泄情緒
孩子打最親近的人是往往是為了發泄他的情緒,比如憤怒,傷心,失望等。比如孩子玩的正開心,家長跑過去噓寒問暖,打斷了他的游戲進程,孩子自然很憤怒,又或者家長和孩子做了約定,要一起出去玩,卻臨時有事,違反約定,孩子肯定很傷心,所以用打人來宣泄情緒。
3、好奇心重
有時孩子去打他最親近的人僅僅是因為好奇,他想知道自己打了別人,會得到怎樣的反饋。孩子的好奇心重,隨著四肢逐漸發育成熟,在他們用雙手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很可能無意識的給家長一巴掌,咬家長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