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情緒時可采取的措施:1、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耐心傾聽;2、幫助孩子正確認知情緒,教會孩子學會管理情緒;3、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要教會孩子合理發泄自身的情緒;4、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5、教會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孩子出現情緒時怎么辦
1、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不要阻止孩子哭泣,當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壞情緒時,你要留在他身邊,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個過程結束時,重新充滿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開始哭時,我們應當停下手邊的事去傾聽他,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傷害的感情。如果你給了他這樣一個讓自己不再感到受傷的機會,他以后會更加自信和堅強。
2、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情緒
情緒是存在于身體內的一種能量,它需要被正確認識。家長可以幫孩子說出情緒,引導孩子體會。要讓孩子知道,情緒不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的。比如憤怒的情緒可以給人帶來力量,恐懼的情緒可以讓人更加謹慎,從而更加安全。所以我們要學會管理情緒,發揮它們的好作用,避免它們的負面作用。
3、讓孩子合理發泄
孩子有了情緒,一定不要打擊和失落孩子,否則會讓孩子積壓的情緒大爆發,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而是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發現內心的不滿和委屈。比如大吼大叫一下,大聲唱歌,呼喊,或者打球,跑步,吃零食等方式都可以適當發泄不良的情緒。孩子有情緒,說明某件事情讓孩子心里不痛快。如果不能及時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它事情上去,孩子的心思就會一直牽掛在上面,并且對此事耿耿于懷,越想心里越不好受,甚至會控制不住采取過激的行為來處理。
4、陪伴在孩子身邊
孩子發火也許沒有道理,也許是想通過耍賴達到某個目的,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甩手走開以此來懲罰孩子,或者不培養孩子耍賴的習慣。但是對于小孩子來說,他畢竟是依附于成人的,所以如果你常甩手走開,他會以為父母要拋棄她,給他造成一種不安全感,所以家長還是要陪在身邊。
5、教會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
比如在商場里看到心儀玩具,父母不給買時,孩子大哭大鬧時。家長可以先安靜在旁邊等著,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引導孩子站在父母角度,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注意:盡可能不要妥協;這個平時要多練習,比如帶著孩子去單位,讓孩子親眼看到父母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