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教育孩子可采取的辦法:1、父母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2、學會讓孩子去試錯,讓孩子承擔責任;3、教育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4、不要拿孩子相互比較,要學會發展孩子的優點;5、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把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
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1、父母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
孩子無論是犯錯誤還是沖撞了父母,都有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有時候孩子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他們的經驗不足,或者想法與大人不同。老師認為,與其對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大吼大叫,不如靜下心來與孩子好好談談,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做一個傾聽者,比做一個訓誡者,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2、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
有時候再怎么打罵,孩子也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會認為父母在跟自己過不去,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讓孩子更不好管。老師的觀點是,在保證孩子足夠安全,以及不會產生真正惡果的前提下,家長可以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做錯事的后果,當孩子身臨其境體驗到了,就會知道犯錯的成本。
3、教育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從學會自己穿衣服到自己單獨上學,每一步都是孩子向更獨立的階段目標,當孩子發覺自己有能力面對解決問題的時候,她們會感覺到開心和成就感,家長應該從小事做起,慢慢地教育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4、不要拿孩子相互比較
孩子雖小,但自尊心是有的,她們是能聽懂的。有的孩子聽了就變得越來越內向自卑,有的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要知道每一個孩子是有所不同的,都是獨立個體。每一個人都是有優點缺點,一定要記住不要再把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和其他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完完全全沒有可比性。
5、做好孩子的學習榜樣
孩子都是父母們的模仿者,在成長的初期,孩子對于外界的所有信息都會處于一個無甄別的吸收狀態,也就是孩子無法分辨行為的好壞,但都會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和模仿。而這些信息就會不斷地塑造孩子的三觀和性格行為,并且影響深遠。因此,家長們就要規范好自己的行為,為孩子過濾掉一些劣質的模仿學習信息,將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