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可采取的正確方式:1、嘗試多了解孩子,明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2、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不要急著教育孩子;3、改變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于放大孩子的缺點;4、不要當眾教育孩子,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5、避免對孩子進行消極教育,要多鼓勵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做到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改變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4、不要當眾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教育,當眾責罵甚至毆打孩子,往往后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對孩子的表揚與批評都是一種情感互動,父母太強勢,孩子往往沒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狂躁。有智慧的父母不會對孩子嚴辭斥責,他們能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5、避免對孩子進行消極教育
我國文化中缺乏對人真摯的贊揚和鼓勵,缺乏從一件小事中體會快樂的傳統,缺乏“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人生才有意義”的認識。我們習慣“做大事”,取得“大成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喜歡批評、否定和消極暗示。一件事情你還沒嘗試,有人就會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不合父母心意,很可能就會遭到挖苦與諷刺。作為父母,改變自己就要從克制批評的欲望開始,不是對孩子的不足、缺點、短處視而不見,而是在孩子有勇氣去嘗試、去改變時,助他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