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為啥孩子這么難管,說什么都不聽,說幾遍都不改。甚至還會跟你對著干。其實,孩子不聽話可能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對,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早已過時,家長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耐心引導教育孩子。否則會適得其反,如何才能管教孩子?下面就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一下。
如何才能管教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
通常來說,父母習慣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缺點上,而不是優(yōu)點上。父母抓著孩子的缺點不放,孩子的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但是如果父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優(yōu)點上,對孩子表現優(yōu)秀的地方多表達贊美,這樣可以讓孩子肯定自己,可以有效改善孩子不好管教的情況。
3.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fā)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任何粗暴打斷或嘲笑他們講話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4.樹立榜樣
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家長檢點言行極為重要,孩子的教養(yǎng)、興趣、愛好等,多半來自生長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母親對于女孩,父親對于男孩的影響頗為重要。雙親不全或者親子分離過久,對孩子的成長顯然不利。
5.鼓勵支持
鼓勵他挑戰(zhàn)困難,孩子很容易因為一些挫折放棄努力。此時家長的鼓勵是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動力。家長的鼓勵支持能幫孩子找到問題,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6.耐心傾聽
家長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在耐心的傾聽后向孩子解釋他錯在哪里,以及正確的做法。不要錯怪孩子,要分清事實,有良好的判斷力。
7.尊重信任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獲得價值感,把每一個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就像一顆種子一樣,我們只管澆水施肥,至于他是什么種子,長成什么樹木,我們不過多干預。我們父母做到的引導,而不是打壓,引導可以讓孩子愉快的成長,而打壓只是讓孩子暫時的服軟。
8.樹立規(guī)則
父母要問自己,你想通過給孩子訂立規(guī)矩達到什么目的,以及針對自己的孩子訂立哪些規(guī)矩是必要且重要的。家建議的指導原則是,父母可以在紙上為孩子列出三個方面的規(guī)矩:自我照顧(如刷牙)、家庭責任(如收拾碗筷)以及外出時的要求(如未得到父母允許,不能吃拿別人給的東西)。
如何管教孩子,這是每個家長一生的必修課。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所以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嚴慈相濟,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去引導幫助他。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