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叛逆期的孩子,錯誤的處理方式,只會導致矛盾被長期的積壓導致親子關系愈發不可調和。因此,家長們在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時一定要合理、正確。
對于叛逆期的孩子應該如何管教
1、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2、允許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3、給孩子減。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4、給孩子權利。很多嚴厲的家長或許在發現孩子叛逆的行為就開始進行教育,完全不給孩子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有家長給孩子開出處罰單,“不允許看電視”、“不允許出去玩”,這樣霸道的溝通方式是萬萬使不得啊!
溝通過程中,家長切記要留給孩子權利去表達,去支配自己的時間,去決定自己的事情,去擁有自己的隱私。
叛逆期對孩子危害
1.他們不能辨別是非曲直,認為自己對就是對,對家庭關系是一種破壞。當父母勸說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聽不進去,執意去干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與家長或長輩對著干,由此會產生逆反心理,覺得沒有人會理解他們的想法,因此可能會不和家長交流,甚至產生爭吵,使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日益惡化。
2.會影響孩子后天性格的形成。大家都知道,三歲看大,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會影響一個孩子性格的形成。但是,當他們進入叛逆期之后,自我意識會增強,希望擺脫家長對自己的監護,不在把自己當小孩,由此會產生一種批判的性格。
3.會影響孩子自己本身的學習成績。當小孩處于叛逆期時,他們是會產生一種對任何人或任何事的逆反心理,不僅僅是對家長,在學校對老師也是一樣的。
他們不聽老師的話,反對老師管束自己,由此會與老師對著干,也不再好好學習,把心思不放在學習上,這種做法會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4.孩子的脾氣會暴躁,不能與同學好好相處。在聊天時,當有人與自己的想法不一樣時,可能就會發生爭辯,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不考慮他人的想法,以自己為中心,若長此以往下去,會使小孩變得多疑,不合群。
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其表現主要有哪些
1、情緒不穩定。進入叛逆期的孩子情緒會變得特別不穩定,常常會產生幸福、沮喪、憤怒等情,有時也很極端。
2、不聽勸導。極可能不想聽父母的勸導,即便是一些基本的道理,也會表現出抗拒的態度,讓家長不知所措。
3、渴望獨立。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開始追求自我價值感的體驗,希望有更多自主權。
4、追求自由。孩子在叛逆期也追求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會有不同于父母的愛好、興趣等,希望能夠在更廣的范圍內探索和學習。
5、挑戰權威。很可能會挑戰權威,包括父母、老師等長輩,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權力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