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不好的表現有以下幾種:1、家長不懂得尊重孩子,導致孩子不喜歡與父母交流溝通;2、雙方不懂如何與對方進行有效溝通,容易導致親子關系惡化;3、家長給孩子的愛不是孩子想要,家長也從來不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4、親子間的互動比較單一,枯燥,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有溝通障礙。
親子關系不好的表現
1、父母不尊重孩子
很多人都說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可是這種朋友就像領導和職工一樣。都是假裝作做朋友,實際上這種情況是多數是一個偽裝的父母,然后孩子也偽裝配合,表面和諧,實際上都是裝的都累。
2、不懂得溝通
一些父母因為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所以他們的溝通方式往往就是爭吵,情緒都失控的人,所產生的溝通是無效的,除了惡語傷人,態度傷人,其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因為一些難聽的話語使關系更加糟糕。
3、家長給的愛不是孩子需要的
父母自然是愛孩子的。但很多時候父母給與孩子的愛,只是父母認為的愛,而不是孩子需要的愛。當孩子沒有辦法達到他們的要求,當孩子不愿意遵從他們的安排,這種愛就會變成權勢的斗爭,變成一種控制。
4、親子間的互動比較單一
相當多的父母和子女的對話內容非常單調、貧乏,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感到無話可說,無可交流。由于“話不投機”,青少年與父母之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礙和理解不足。從而造成親子關系不和。
如何改變不和的親子關系
1、建立親子邊界
很多親子關系產生沖突,與家長缺少邊界意識有關,家長常以愛的名義越位并侵犯孩子的“領地”,孩子出于自我保護,不得不發動“保衛戰”,家長若時糾正自己不當的言行舉止,并帶頭遵守規則,這樣不但能影響孩子作出改變的機率,更能促進孩子與外部人際關系的聯結中不斷積累經驗。
2、用心傾聽
親子關系受損后,一旦出現修復時機,家長首先要換位思考,充分體諒孩子的內心感受,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渴望與需求,撫平孩子受傷的心靈;與孩子交流時記得用心傾聽。
3、真誠與尊重
要修復受損的親子關系,家長須以真誠的態度互動,只有真誠的態度,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畢竟不管孩子多大,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當孩子感受到尊重,才能積聚和解的基礎與釋放積極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