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對孩子的各種事情而煩惱,比如孩子不聽話,孩子厭學,早戀、發脾氣等行為,其實這都是孩子心理長期壓抑導致的后果。那么,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怎么辦?
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怎么辦
1、不要經常給孩子講道理
很多家長在處理孩子壓抑情緒上都太過于成年化,他們都會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平息和壓制孩子的這些情緒,其實那些道理對孩子的表達有壓制作用。比如說,當孩子以自己的思維在處理某件事,而這件事情的結果出現了問題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個時候孩子是比較自責、憤怒的,而孩子的內心也是比較壓抑的。如果家長再對孩子講道理,在孩子的心里,孩子會覺得自己本來應該那樣做,而不應該這樣做,于是更加覺得自己錯了。
2、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
當出現孩子壓抑情緒的情況時,孩子在表達對事情的憤怒和自責時,家長更應該給空間讓孩子發泄出這種壓抑郁悶的情緒。當孩子發泄完后,再去幫助平復孩子內心的情緒,并對孩子進行引導,這時候孩子更能把你的話聽進去并且才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不可一味指責孩子
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切不可使用武力,不能打罵,也不能粗暴批評,而是耐心和孩子講道理。家長要轉變角度退居“幕后”,把主動權和決定權交給孩子,協助孩子做決定,用“商量”的口吻和方式解決問題。
4、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注意態度
有的家長特別害怕孩子哭鬧,只要孩子想要什么都答應,如果不給,孩子哭鬧發脾氣家長受不了。其實孩子不怕拒絕,但孩子害怕被父母拒絕時的態度。如果父母拒絕孩子時態度惡劣,口氣生硬,孩子感受到的是批評和討厭他,他可以接受拒絕這個事實,但不能接受父母的負面情緒,這讓他感覺自己很糟糕很惹人厭煩。父母拒絕時不帶負面情緒的表達,這是跟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基礎,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無阻,家長是民主的、開放的、接納的和講理的人,孩子會逐漸產生敬意和信任。
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怎么辦?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經常給孩子講大道理,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不可一味指責孩子,注意跟孩子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