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時,要背誦的課文和詩句越來越多,這可難壞了家長和孩子,背了又背,讀了又讀,不是記不住,就是記住了轉頭就忘。其實背誦時是需要好的方法的。
孩子背課文記不住有什么好辦法
1、先理解,后背誦。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在背誦之前,要充分地理解課文中的語法和句型機構,搞清文章內容的內在聯系。切莫死記硬背,事倍功半。
2、使用抄誦法。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背誦詩詞或短文時,可以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幾句抄幾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讀再抄,抄完再讀。
3、利用情境法。創設具體情境,根據情境熟讀容易理解和記憶。尤其是優美的詩歌與散文,運用此法效果更佳。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我們可以繪畫出多幅圖畫,根據圖回憶,圖文結合,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
4、使用列表法。記憶時先將需要背誦的內容進行列表歸納,使繁雜的內容簡單化、特征化、條理化,一目了然,便于舉一反三,加深印象。
孩子背課文記不住是為啥啊
總是記不住課文的孩子,有可能是家長從小沒有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直到上小學二三年級才開始讀書,起步稍晚,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靈活度遲緩,反應會慢,大腦接受刺激也少,讀書和背誦課文當然會困難重重。
一些記憶力差的孩子在閱讀課文時,眼睛看到的只有幾個字,甚至記住一個字或一個詞組,閱讀能力差,看文章速度慢,讀課文更慢,無法全面理解一個句子與文字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老師沒有講的課文讓孩子背誦的時候,會覺得更加困難。
家長為了催促孩子盡快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會強迫孩子繼續背,但這樣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的不明顯的。甚至有些孩子在家長的壓迫之下,索性放棄背誦,大哭大鬧,擺出抗拒的姿態。
孩子總是記不住,背書背不出,這些小妙招家長請收好
使用問題法。對所要背誦的課文提出幾個具有針對性、系統性的問題,根據答案的順序來背誦內容。比如背誦古詩《所見》,可以提出幾個問題:牧童騎在牛背上干什么?他要捕捉什么?最后為什么不出聲了?這樣的問題既可以幫助學生找線索,也可以加深對詩文的理解。
采用接龍式背誦。可以兩人一起背誦,一人背一句,另一人接下一句,這樣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彌補記不住的部分,背誦效率會很高。
采用歌訣法。這種方法適合數理化公式的背記,也適合歷史、地理等學科的記憶,比單純的硬背效果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