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說孩子的數學很不好,每次成績出來都是數學拉后腿,給孩子報補習班,成績也沒有明顯的提升,該怎么辦呢?那讓我們來聊一下對于5年級孩子數學不好要怎么辦呢?
5年級孩子數學不好要怎么辦
1.培養孩子認真審題:其實數學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可以提供很多的幫助。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的跟孩子提數學問題,讓他解答。很簡單,比如你帶孩子去超市,一斤水果是5元,買2斤多少錢,給阿姨3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多,自然就會解答。
2.養成良好的預習和復習習慣:預習就是為了對所學知識的初步感知,通過預習,查出障礙。它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復習是為了掃除障礙,鞏固所學知識。
3.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孩子做的快、算的準,他們做完后便迫不及待的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孩子不假思索的照抄他們的結果,時間長了,這部分同學就養成了懶于思考的不良習慣。因此,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
4.培養專注力:粗心“丟分”,歷來是孩子懊惱、老師棘手、家長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粗心,主要來自專注力不夠,很多家長習慣在孩子看書或者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去打擾孩子,比如問要不要喝水啦、會不會冷啦,看似關心孩子,但其實在打擾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家長們日常中盡量做到不打擾,孩子的專注力會自然而然起來的。
5.做題多反思:首先從課本上的習題入手,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再增加適當的課外習題,幫助開拓解題思路。對于一些易錯題,要合理利用錯題本,不僅要孩子記錄自己的錯誤原因,而且要記錄正確解題步驟。要重視老師對習題的解讀,認真反思自己解題思路與最佳解題思路的差距,查漏補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解題時精力要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平時解題中就要讓孩子杜絕隨便、粗心、不重視解題步驟的毛病。
5年級孩子數學不好要怎么辦?家長一定要做好督促工作,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空閑時間多思考,多做題的好習慣,只要讓孩子打好基礎,才能穩扎穩打的提高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