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禮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這也是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養成的品格。然而,很少有父母關注孩子的舉止。有禮貌、有教養、尊重他人的孩子,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更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甚至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業和事業都有好處。那么,對于沒有禮貌的孩子怎么辦?
1、與家庭環境有關
比如家里環境比較不禮貌,比如亂扔垃圾、辱罵服務人員等等,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
2、父母的疏于管教
缺乏父母的管教會對孩子的行為發展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孩子的行為沒有約束,就很難有自律的行為,更加肆無忌憚的囂張。如果父母不管教,孩子的教養自然就會有不足。
3、家長不了解“不禮貌”的后果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不禮貌很正常,對孩子的成長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大后,禮貌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顯然,這些想法是不正確的,這是對不禮貌的后果缺乏了解。
1、教你的孩子如何與粗魯的人相處
有的家長會問,“我們教孩子禮貌,但被粗魯的孩子欺負怎么辦?”這也是生活中的一個難題。孩子總是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當孩子在外面“被欺負”時,父母不會急于發表意見。
例如,可以教孩子大聲說“你在做什么”的警告語,對彼此進行威懾。同時,鼓勵孩子接受其他孩子的道歉,培養寬容的心。
2、表揚孩子的禮貌行為
當孩子有禮節感時,比如家里有客人,孩子主動給他們倒水喝,那么父母要及時表揚孩子,讓孩子有繼續表現的欲望。
3、父母做好榜樣孩子們不僅會尊重父母,還會仔細觀察他們,本能地把他們當作榜樣。
在家里建立了禮貌的互動模式后,父母需要樹立榜樣,而不僅僅是在與孩子互動時。家長帶孩子走訪親友時,也要主動向親朋好友問好,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孩子的禮貌用語和禮貌行為來自父母的模仿和學習。所以培養孩子有禮貌也必須從父母做起,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言行才會有禮貌。
孩子有禮貌可不是小事,對于沒有禮貌的孩子怎么辦,家長一定要注意,從小就做好禮貌教育,讓禮貌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