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孩子和家長的焦慮也達到了頂峰,很多孩子在考高前夕,出現失眠焦慮緊張等現象,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家長不要過于擔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安排好孩子的作息,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孩子高考前緊張怎么開導
正確引導孩子的態(tài)度: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試,不是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只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必過于擔心結果。
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關心,讓孩子有信心面對高考。
鼓勵孩子放松心情: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放松心情,可以帶孩子去散步,看電影,聽音樂等,讓孩子暫時遠離學習的壓力。
給孩子積極暗示:不少家長平時都喜歡拿孩子進行比較,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自信心喪失。所以在考試前,家長不要質疑孩子的能力,而是積極鼓勵孩子,可以從“你表現的相當不錯”、“這方面做的很好”等話語,來給到孩子積極按時,讓他們對自己有自信心。
帶孩子戶外放松:如果積極暗示效果不佳,可直接帶孩子去近郊運動和放松,讓孩子從緊張備考的情緒中脫離出來,去開闊視野換一種心境。
孩子高考緊張焦慮正常嗎?原因有哪些
高考前,孩子出現焦慮、緊張在高考前是很正常的。主要原因如下:
被關注焦慮。全國關注,警車開道,大規(guī)模送考,媒體報道……這些社會關注,也會增加高考的緊張氣氛,提高孩子的被關注焦慮。這種焦慮和初次登臺的感受是一樣的,讓孩子只盯著自己就好,把其他人都當成是“大木頭樁子”。
對于結果的不可控。明確自己定位,準備充分,成績較穩(wěn)定的孩子,焦慮水平相對較低。那些成績不太穩(wěn)定,有超常發(fā)揮空間的孩子,反而更容易焦慮。
過分自卑。過分自卑的高考生,容易引發(fā)過分焦慮。究其根源,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我的狀態(tài)認識不清晰、或對自己的學習成績評價過低、或對家庭、人際關系,甚至是不愿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等等。
過高期望。與過分自卑相反的另一面,就是期望值過高,而不管這個期望是別人給的,還是考生自己給的,都是目標絕對化的一種表現。比如平時成績在年級中下,卻想要考入曾經的211、985工程院校或現在的雙一流高校。這種高期待,特別容易引發(fā)考生的過分焦慮。
考試恐懼。考生本身心理素質彈性差,總是患得患失,左思右想,前怕狼后怕虎,最糟糕的是,還不允許自己有一丁點失誤。這樣一來,考生哪怕備考得很充分,但由于對后果不太能夠接受和承受,恐怕在面對考場氣氛時就會出現過分焦慮而慌亂完成,甚至是直接暈倒。
應對考前焦慮的幾個小方法,家長一定要幫孩子收藏
1、不對抗焦慮,允許存在,可以降低內耗,緩解緊張情緒。讓適度焦慮成為自己的動力。
2、把最壞的結果都想一遍,其實就是給自己“壯膽兒”。人的恐懼,往往來自于未知,當孩子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就是看見了焦慮,看見即療愈就是這個意思。
3、把考試當作一場告別,想想考完后自己可以放下壓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4、制定好考試策略,合理分配考試時間,把能抓到手的分數先搞定,再去搞不會的、不確定的。避免抓大放小,該拿的分數一定要拿到,不確定的看運氣。
5、運動減壓,考生在學習勞累或遇到瓶頸時,不如先放下思想包袱,去跑跑步、跳跳操、打打球,不僅鍛煉了身體,還能有效緩解焦慮,讓自己更有精力投入緊張的復習。
6、環(huán)境減壓,高三的教室里可能有倒計時牌、備考標語,還有堆成山的課本和參考書,讓人感到有些緊張壓抑。家里不妨換個稍微輕松的環(huán)境,如擺放一些盆栽、考生喜愛的卡通人物等。
7、情緒宣泄,隨著高考臨近,壓力與日俱增,可以采取適當的情緒宣泄來釋放壓力,比如找要好的同學或親友談心,將內心的負面情緒傾訴出來;找一個不受他人干擾的地方,放聲大哭或大笑一場,以疏解心里的焦慮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