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考制度也在不斷完善,隨著新高考的出現,高考賦分制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賦分是指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它能有效保持高考在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高考賦分一般能增加多少分
最多增加30分。賦分的增加幅度是在5-30分之間,具體數值與考生所在學校的情況有關。通常來說,賦分最多的考生是所在學校的平均分最低的前30%考生,他們的賦分最高,可以增加30分以上的分數。
在3+1+2新高考模式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或者歷史)都按卷面分,剩下的四科政治,地理,化學與生物則采用賦分制,也就是比例將考生分成五個不同的等級,每個等級都有自己的計算公式,但是單科的最高分還是100分,不會超過100。
賦分對哪些學生不利
新高考實行的賦分制度其實是蠻公平的了,這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很公平的。
對于成績稍微差一點點,底子較弱的學生來說,賦分制度可以讓他們的分數比原始分數有所提高,看起來也比較不錯。
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來說,賦分制有時候甚至可以彌補他們那幾分之差,使他們躍進高分層。
但是,成績靠后散文學生在賦分制下,獲益更大,很多人成績本來不高,但賦分制下甚至可以將自己的成績提高20多分。
比如歷史科目,排名最高的成績是90分,C考了40分,B考了79分,A考了80分,那么賦分制后,C由40分變成了60分,而B從79分變成了70分,A可能沒有加分也沒有減分,還是80分。
看到以上的這個分析,很多人都感覺差生是賦分制下的受益者,但其實也不是這樣的。成績低,再怎么賦分,也不會超過前面的同學。
新高考下賦分制度盛行,高考賦分怎么選有優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因地區、學校和考試而異。一般來說,以下科目可能會賦分占優勢:
1、數學和物理:這些科目通常需要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得分較高。
2、語文和英語:這些科目通常需要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因此得分較高。
3、歷史和政治:這些科目通常需要較高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得分較高。
4、化學和生物:這些科目通常需要較高的實驗技能和科學素養,因此得分較高。
5、物理+化學+生物:對于就業面而言,選了物理,那么你的就業面相對而言會廣一點,所以后面兩門,對于就業而言你可以稍微少考慮一些。
6、歷史+化學+生物:歷史能夠和物理排在一起,說明歷史也是非常重要的。更多的原因是,有些同學害怕物理,覺得物理很難,從而選擇歷史。但相對而言,他又比較想讀理科,就業面也不是太窄,因為只有歷史,一門是文科,其他兩門,還是理科。
7、物理+化學+地理:這種選擇,物理化學地理整體都偏于計算,對于喜歡計算的同學而言,這個選擇是非常好的。很好地規避了,需要記憶性的一些學科。只要做題訓練的好,這三科拿高分還是沒有問題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個大概的規律,具體情況還需要根據不同的考試和評分標準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