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適應能力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尤其是在離開父母之后,適應能力好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那么,孩子的適應能力差怎么辦?
孩子適應能力差的表現
1、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適應能力差的孩子一般更喜歡待在自己安全舒適的區域,比如家里,不喜歡去戶外、游樂場、親友家等陌生環境。在陌生的環境中,適應能力差的孩子會感到迷茫、緊張、膽怯。
父母也可能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特別粘人,害怕了解陌生的環境。
2、害怕接觸新人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在家里是“小霸王”,是“小鴕鳥”,在外面很不聰明,在陌生人面前膽怯或不自信,不敢打架,別人搶他的玩具都不敢奪回來。
3、害怕做出選擇
當適應性差的孩子遇到事情需要自己做出選擇的時候,因為這樣的孩子沒有很好的判斷能力,總覺得自己處理不好事情,總是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需要父母做出好的選擇。對于他們的選擇,他只負責執行。
孩子適應能力差的原因
1、兒童觸覺障礙導致適應性差
觸覺障礙包括觸覺敏感或遲鈍,前者的大腦接受外界信息的速度快,處理能力不足,所以大腦總是處于混亂狀態。孩子們表現出來的是,他們不能很好地適應陌生的環境,容易出現極端的行為。
2、家長過度保護孩子
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機會,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擔心他們的孩子會受到傷害。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好。
他們總是為他們的孩子做一切,比如把食物送到他們嘴里,幫他們穿衣服。孩子長大后,脫離了父母的保護。自然而然,他們變得無能為力,漸漸地,他們什么都不敢做。
3、父母長期將孩子關在室內
孩子缺乏戶外學習的機會,我們人類是在適應和改變自然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有的家長因為工作的關系,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有的家長覺得戶外環境細菌病毒較多,不愛帶孩子到戶外。
孩子每天只能接觸熟悉的人和環境,對陌生的環境缺乏接觸。孩子長大后,無法應對陌生的環境和人。
孩子的適應能力差怎么辦
1、從小讓孩子做力所能及地事情,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要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嘗試他想做的事情。就如早上在幼兒園教室放書包的環節,很多家長都很擔心孩子會放不好,家長都想幫孩子放。記得有次貝貝在放書包的時候,他想把書包塞進最旁邊的一點地方,奈何旁邊的書包擠在那里,他嘗試了好幾次都塞不進去。當時,貝貝的奶奶著急地想沖過去幫助他,被老師及時制止了。
貝貝在經歷了幾次失敗后,發現原來旁邊的書包沒有立起來,所以占了許多位置,于是他把旁邊的書包立了起來,最后他就順利地把自己的書包塞了進去。在把書包成功塞進去之后,他的臉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悅。
其實,放書包是一件小事,但是孩子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中,懂得開動腦筋,理解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
2、從小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家長要爭取空余時間,帶孩子在小區、公園、或者大自然里,讓孩子多認識不熟悉的人,多看看大自然的自然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和多變的季候。所謂見得多的孩子,總能夠做到云淡風輕地面對未來的挫折和困境。有條件的家長,更應該帶孩子到遠的地方旅游,體驗不同地方的風情民俗,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
3、孩子遇到問題時給予一定地指導
孩子的閱歷少,遇到事情比較容易不知所措,家長在發現孩子的無助時,應該給予孩子適當地指導,例如孩子在公園里,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沙子,孩子很想過去玩,但只是站在不遠的地方觀望,不敢靠近。此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也想去玩沙子”在得到孩子的肯定之后,在問“那你去問問那些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如果孩子還是不敢去,家長可以和孩子說“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去問,好嗎”,這時候,孩子肯定會愿意。
這樣做可以教會孩子如何與人溝通,經過一到兩次的幫忙之后,家長就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溝通了。當然,如果幾次之后孩子還是依賴家長幫忙解決,家長則應該狠心將孩子推出去,孩子才能踏出這一步。
孩子的適應能力差怎么辦,適應能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弱,但沒關系,只要家長引導得當,培養孩子強大的適應能力完全沒問題!
最后,家長要注意如何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這方面的問題。找出孩子適應能力差的原因,從而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