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第二,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同一性早閉”。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回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第三,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泄途徑。腦發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沖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發泄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緒多變,如果他們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都掩飾起來,不叛逆、不發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起大量的負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第四點,叛逆是對人際關系調整的一種適應。
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系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系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