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人分享你所擁有的,不僅別人會感到快樂,你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分享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如果父母強行分享,孩子就感受不到快樂,甚至會感到痛苦。那么,孩子不愿意分享,該如何引導呢?
孩子不愿意分享該如何引導
1.了解孩子的愿望
在教孩子如何分享時,無論是玩具還是零食,我們都需要了解孩子想要如何分享。如果孩子在我們教他之前就已經有很強的財產感,那么引導孩子分享的方式就變得很關鍵了。如果孩子之前沒有想過,也不太在意,那么父母的引導方式就不一樣了。
問問孩子的想法,是我們做事的基礎,只有孩子真正愿意借此機會培養孩子,得到提升。
2.學會保護你的孩子
在我們分享之前,我們需要做的是保護我們的孩子。在爭論中,我們可能會選擇容納我們的孩子,因為他們是客人或更小的孩子。然而,這樣做的效果是疏遠父母,讓孩子不信任父母。所以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學會正確保護孩子。父母的指導對于讓孩子“自愿分享”至關重要。
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孩子內心態度的變化,我們作為父母每次都需要多思考這樣的事情,而不是告訴孩子該怎么做。
這不科學,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孩子的人生經歷不可能重復。
3.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分享
“分享”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分享,不要自私,但父母要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不能強求孩子一定要分享。如果強勢拿走孩子的東西,可能無形中增強了孩子的占有欲,更不愿意分享。
因為3歲左右的孩子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耐心告訴孩子這個物品是他的,引導孩子分享,征得孩子同意后分享,這也是引導孩子分享的重要前提。
4.演示如何分享
教孩子分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應該利用家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例如,父母互相分享,分享后感到快樂,讓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分享,感受分享的快樂。
記得小時候,鄰居們經常互相送好吃的,讓大家吃到更多好吃的,感覺很幸福。后來,當我與他人分享時,我會感到高興。因此,家長的示范行為也很重要。
孩子們很難快速學會分享,分享不是這么簡單的行為。孩子不愿意分享,該如何引導,我們可以通過以上方法給寶寶足夠的時間,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喜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