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孩子自卑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是來自于原生家庭的。但是很多家長起初并沒有發現這一問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一些事情或者行為上孩子變得膽怯,否定自己,究竟是什么造成孩子自卑呢?家長應該怎么去幫助孩子呢?
孩子自卑怎么改正
1.孩子自卑的特征
行事懦弱,在孩子交友的時候,會出現總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換取朋友對自己的好感,而這樣的方式往往讓自己付出更大的犧牲和代價。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時,總是出現慌張不知所措的表現,本能的尋求別人的幫助,在行動和心理上都想要依靠別人,懦弱的處事風格不但不能讓孩子贏得別人的尊重,還會讓事情往更糟糕的結果發展。第二是底氣不足,孩子在行事或者與人相處時,呈現出底氣不足的表現,基本可以判斷孩子產生了自卑的心理。由于家庭、外貌、能力、性格等多方面原因,孩子對自己總是持懷疑態度。做事情因為無法相信自己而不敢堅持,與人相處也會隱藏自己的想法,跟隨大家的意見。這些都是孩子自卑的表現,需要家長引起關注。還有就是意志不堅定,自卑的孩子意志往往不堅定,對于計劃好的事情輕易的容易改變,做事情瞻前顧后,沒有自己的主見,做事的時候注意力也很難集中。當詢問孩子意見的時候,他們總是猶豫不決,難很有自己獨立的想法,這些都是孩子意志力薄弱的表現,大多數情況都是由于孩子的自卑造成的。
2.父母經常打擊孩子
可能在很多時候,一部分家長可能認為不給予孩子肯定是一種變相激勵孩子的教育方法,其實打擊式教育就像一枚釘子釘在孩子的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口會慢慢愈合,但是釘子上的銹跡卻永遠存在。如果連父母都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只會打擊他,否定他,那孩子還能去哪里樹立自信心呢?
3.過于節儉
有的人可能還存在“窮養孩子”的觀念,認為在小的時候讓孩子多吃一點苦,會培養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可是,從小沒有對金錢的支配權,不但容易造成自卑的性格,還有可能因為對金錢的過度渴望,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
4.有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已經完全不再是夫妻之間的事情,在孩子目睹或者聽聞自己父母的感情不和諧的時候,都會讓孩子的人格產生變化。科學家曾做過一項調查,長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會形成兩種極端的性格。一種是:變成施暴者,將自己受到痛苦發泄在受害人身上,從別人恐懼的目光中,找到安全感。另一種: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這種孩子長期處于恐懼之中,有著暴力留下的童年陰影,一想到便會不自覺的產生害怕情緒。
5.缺少陪伴
大多數父母都忙于工作,屬于對孩子的照顧陪伴太少,有的甚至直接交于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不但會失去安全感,還會因為沒有人及時安慰鼓勵,而變得膽小,時間久了,就會自暴自棄或變得自卑。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總有時間去彌補。哪曾想,童年時光一晃而過。等到我們想要去陪伴孩子時,突然發現,他已經長大了。所以,趁著有時間,多去陪陪孩子吧。孩子小的時候正是孩子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不要因為忙于工作就忘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只有在父母的關懷和愛護下,才能樂觀自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