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眼中的“懦弱”是指孩子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流,不如其他孩子活潑外向,或者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大人認為孩子“不夠勇敢”。
我認為,這些都不足以給孩子貼上懦弱的標簽。不要給孩子貼標簽。說孩子膽小,問怎么改,是對孩子充滿不服的一句話。作為一個成年人,聽到有人這樣評價你,你會有什么感覺?更別說孩子了。
什么樣的教養容易造就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
1.父母關系冷淡
長期處于夫妻關系不好的環境中的孩子,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很難理解父母為什么會吵架,不會自覺地和他自己聯系在一起(淘氣,不可愛……)。與之相連;并且,生氣的大人有時會對孩子發火,導致孩子失去信心,膽小害羞。
2.教育是以恐嚇為主
孩子們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進行各種探索行為,提出各種好奇的問題;與此同時,孩子們的自主性正在出現,雖然他們很弱小,但認為他們可以自己做任何事情。這個時候,父母要明智地對待孩子的不恰當行為和發脾氣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一出狀況就威脅,一有問題就否定,一個探索就拒絕,那么孩子自然會認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無能為力的,面對挑戰當然是膽小。
3.父母過度放縱
如前所述,正是通過增加自主權,孩子在這個階段建立了信心。而溺愛的父母,什么都做慣了。吃飯、穿衣、出門穿鞋等等必備技能統統搞定,結果孩子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兒。其實,霸道的父母,帶給孩子的是自己什么做不到,什么做不好,那么,孩子的信心又該何去何從呢?
那么如何糾正孩子這種性格呢
1.鼓勵孩子探索
平時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多練習。可以從簡單安全的嘗試入手,支持孩子獨立解決問題,鼓勵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多嘗試,慢慢的孩子會越來越勇敢。
2、鼓勵孩子多說話
不要否認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導孩子在頭腦中表達意見,當孩子發脾氣時,也要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鼓勵孩子多參加活動,結交更多的朋友
平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多接觸大自然,多和同齡孩子接觸,在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很容易一起玩耍。孩子發生糾紛時,大人不要急于介入,給他們一個緩沖時間來解決沖突,不要擔心保護孩子,反而讓孩子失去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