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放手,孩子想做什么就讓他做,做錯了也不要緊,不要打擊。然后,適當引導,一定要有耐心。那么,孩子不愿意動腦思考怎么辦?
孩子不愿意動腦思考怎么辦
1、培養孩子興趣
讀書不愛動腦是很多孩子都有的不良習慣,其實,不要說現在的孩子,相信很多已為人父母的我們,也有類似的情況吧,究其原因,大概還是對讀書不感興趣吧。沒有興趣,什么東西都學不好。
興趣是主動學習的源泉,是自然產生的,不是勉強的,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寬松的環境,給孩子留有空間,讓他們的興趣自由地生長。當孩子有興趣,帶著主動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因此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讀書時也會更加容易有所收獲。
2、不要打擊
不要打擊,要給孩子循循善誘,先可以給孩子一個簡單的問題,給孩子一點點指引,讓孩子跟著你的思維進入到思考中,接著可以用相似的問題給孩子思考,也要給孩子一點鼓勵,獎勵之類。慢慢開導孩子愛動腦子。
3、家長也要思考
這些你看上去小孩不愛動腦筋的題目,可能就是他一直沒有攻破的重點、難點。如果家里有條件,可以讓小孩跟著老師學習,獲得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4、幫助孩子樹立目標
其實,大多數時候,孩子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也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可是,由于身邊的誘惑過多,孩子們抵制誘惑的能力又相對較弱,所以導致他們常常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或者該做的事情卻不去做。
他們知道努力學習是對的,多動腦思考是對的,可是一旦遇到困難,又覺得太枯燥、太麻煩,想要避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夢想、并鼓勵他/她把夢想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孩子不愿意動腦思考的原因有哪些
1、貪玩,心思不在學習上
孩子上網課不動腦筋記重點,那是因為那會兒孩子的腦袋忙別的去了。玩心大點的、或是專注力差點的孩子,自己在家上網課沒有老師監督、沒有同學互動,往往就很難專注于老師所講的內容,腦子很容易隨時神游去了。
2、有畏難情緒
學習時有一點沒聽懂或是漏聽了,孩子心理上就產生了畏難情緒,覺得自己反正也學不會學不懂,對自己沒有了信心,這時候即便遇到能做出來的題,也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動腦筋。
3、惰性已成為習慣
有些孩子習慣了等著“喂”,可能是因為平時家長輔導得很多,他們聽課和做題時已經形成了惰性,懶得聽懶得想懶得思考,反正后面家長還要干預很多,家長還要幫著輔導。這不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不愿意動腦思考怎么辦,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深刻的影響孩子,作為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動腦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應該從孩子角度出發,自己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孩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