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兩個小寶貝的家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兩個孩子經常發生爭執,每天是斷不完的案子,如果處理不好,對孩子今后的性格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那么,兩個小孩子打架家長怎么處理?
兩個小孩子打架家長怎么處理
1、新來的也要遵守家庭規則
如果父母一直秉承著:“大的就要讓小的”這種觀點。那么二寶很可能很快的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我干啥,人們都是應該讓著我的。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二寶像是新加入游戲的人,父母也要讓他遵守家庭的規則。
二寶剛8個月搖晃想要站起來的時候,會趴在沙發邊上,踢著哥哥玩。我會和他說,你不能這樣踢哥哥哦,哥哥會疼哦;他拿哥哥玩具的時候,我也會跟他說,這是哥哥的玩具,你要問一問他才可以哦。二寶咿咿呀呀說不清楚,我就會代替他“問哥哥”。
2、小沖突父母沒必要出手
當娃真的撕扯起來時,家長要迅速做個判斷:他倆會不會弄傷彼此?如果跟本沒有嚴重到那種程度,建議不要沖過去幫孩子解決。
有時候孩子之間不過是小沖突,爸媽過去反而讓事態變得嚴重,家長可以在一邊靜觀其變。即使孩子過來互相告狀,也不要把自己當做法官,他們之間的矛盾,讓他們自己學著處理更好。
3、疏導情緒,不判斷對錯
如果一方真的失控到要傷害到對方的情況下,先安撫娃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我比較贊同國外父母比較流行的TIME-OUT大法,但這個還是針對2歲以上6歲以下的比較有用。
也就是迅速把兩個人分開,各自回屋或者坐在桌子兩端,不玩不說話什么也不干。冷靜下來之后,再讓娃各自說出自己的情緒。
兩個小孩子打架的原因
1、缺乏社交技巧
年齡較大的孩子打架的原因越來越復雜。一些初入群的孩子,想用拳頭在同行中樹立威信,他想成為搭檔的領頭羊,他想靠自己的拳頭打天下。缺乏社交能力,不知道如何與同齡人相處,所以總是由著性子來。
2、覺得打架好玩
一些頑皮的孩子,喜歡搗亂,似乎每天都在制造無窮無盡的力量。在這些孩子眼里,讓人生氣是一件幸福的事。殊不知,孩子之間的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然后再打起來。
3、不想分享
攻擊性行為在兒童游戲中很常見,孩子們將攻擊性行為作為實現目標的工具或手段。比如為玩具打架,甚至在打架的過程中打人,這種攻擊性的行為只是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延遲滿足、缺乏語言溝通能力的正常表現。孩子們的“不愿分享”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過程,但家長應該對此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孩子逐漸學會更多的溝通技巧。
兩個小孩子打架家長怎么處理,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而不是要求孩子這樣做,做到父母心目中的樣子。和孩子交朋友,以身作則教育孩子,相信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