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中寶,父母長輩也是對他們竭盡寵愛,處處都依著他們,滿足他們,以至于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大,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大發雷霆摔東西。
小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么處理
1、明確態度:這樣沒有用。行為心理學中,他人的行為反饋會極大地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形成。家長如果在孩子摔東西發脾氣的時候,馬上順應孩子的要求,或是有更激烈的情緒回應,孩子會認為自己的行為可以達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摔東西是沒有用的,有要求要好好說。
2、積極溝通。孩子不滿摔東西,家長一上來就開始斥聲指責很可能會激化孩子的情緒。家長要在言語和語氣中柔化自己“氣急”的情緒,要主動地、冷靜不失威嚴地和孩子溝通教育,了解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如果要進行必要的懲罰,也要說明緣由。
3、不要答應孩子的過分要求。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否則孩子將學會用發脾氣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如果孩子的“怒火”不斷升級,以致要打人或寵物、扔東西,不停地尖叫,這時你的情緒必須穩定。
你要把他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諸如他的臥室,在那里他不會傷害自己,并且告訴他,為什么把他放在這里,讓他知道,他不得不呆在這兒,直到激動的行為停止。
4、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家長要通過言傳身教來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摔東西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更加復雜。同時,家長也要自己樹立好榜樣,避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和摔東西。
5、教會孩子反思處理情緒。孩子能力弱,很多技能需要慢慢打磨和練習,情緒處理同樣如此。父母不僅要幫助孩子意識到情緒問題,更要教會孩子如何反思和處理情緒問題。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不是只有一種宣泄的方式,其實還有更多樣的發泄方式。
孩子喜歡發脾氣的原因有哪些
1、心理因素。發脾氣是孩子的情緒表現,負面的情緒首先應該將心理因素考慮進來。而造成心理狀況不好的原因,對孩子來說,大多是來自于家庭環境。如果家長們不注意,對孩子不關注,或者比較苛刻,或者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發脾氣。
2、教育方法錯誤。如果家長對待孩子的脾氣過于暴躁,很容易就會導致錯誤學習,以至于孩子養成特別愛發脾氣的問題。
3、自我意識覺醒。有時候孩子特別愛發脾氣是一種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因為發脾氣很有可能是因為覺得家長對自己不信任而出現的不良情緒。譬如很多孩子想要表現自己,但是家長由于擔心做不好,總是不讓孩子做,以至于孩子感覺到無價值,繼而出現各種情緒障礙,最終以亂發脾氣的方式宣泄。
避免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家長需要注意怎樣教導孩子
不要成為“壞榜樣”。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壞榜樣”。即使是大人,有時情緒不好的時候也會有扔東西、摔東西的行為出現,知識動作幅度可能不大。
但是,孩子成成不能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當他們從父母的行為中學到摔東西的方式,他們可能會盡情地“摔”。因此,家長們在家里要注意自己排泄情緒的行為方式。
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必要時的懲罰可以幫助家長規范孩子的行為,但是家長要注意懲罰力度和懲罰原則。
懲罰原則需要事先和孩子說明,告訴孩子“再扔東西會有懲罰”,而不是家長隨心情進行懲罰;懲罰力度也要適當,不可以過重,您可以禁止孩子做一項他喜歡的事情,或是在一個獨立的區域里安靜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