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發脾氣,一定是有原因存在的,家長需要了解清楚孩子背后的原因,采取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的威信力對于教育孩子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東西,有了威信力孩子才能夠從心中真正的敬畏父母和聽話。
小孩子總愛發脾氣怎么辦
1、幫孩子正確認識情緒、理解情緒。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對兒童情緒進行管理,并不是消除兒童不良的情緒,而是尊重并引導其以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不能用隨意的言行不負責任地進行評價,這直接影響到兒童的自我評價和發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應對兒童的情緒問題進行客觀評價,評價語言要具體明確,明確孩子的為什么這是錯誤的,錯在哪;明確孩子的進步,進步了哪些方面所以值得表揚。
2、學會表現情緒。學會讓孩子表現情緒,比如委屈了、難過了就要說出來;對于別人的難過,也要學會有同情意識的情緒表現。比如,別的小朋友摔倒了在一旁哭,不要站著,而是要上前安慰別人的情緒。
3、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當兒童的心理安全得到滿足時,孩子的內心就會有安全感。具有安全感的兒童往往比較自信、寬容、熱情、開朗,易與人合作,對人充滿善意,富有同情心。另外,要持之以恒地向孩子表示父母對他的愛與關注,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孩子不良的情緒問題也會減少。
4、幫助孩子合理釋放情緒。讓孩子把握好一個度,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表達的方式,不限于語言、圖片、手勢等等,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選擇,同時要讓孩子明白,情緒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當自己不舒服或有需求時,只有表達出來,別人才會知道,才會幫助他。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父母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保持情緒平靜。很多家長說: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看到孩子發脾氣不聽話,我會忍不住大吼大叫。
是的,孩子在父母的吼叫聲中安靜下來,但是他也學會了大吼大叫,會模仿父母的行為,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小孩兒,首先要冷靜,保持自己的情緒平靜,等孩子稍微平靜一點,可以用其他事物吸引他的注意。
二、保持一點幽默感。幽默感真的是很好的潤滑劑,與其生硬的給孩子下命令,不如帶著點趣味和搞笑,這樣會讓孩子更容易順從,這樣做也會讓孩子心里感覺好受一些。
三、重要的事情立規矩。對于孩子來說,重要的事情,就是關于安全的事情,不要指望一個2-3歲的孩子會每一次都把話聽在心里,但是關于安全事情,家長一定要保持堅定的態度。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執行,用行動告訴孩子,這些規矩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這樣的話,孩子內心會比較好接受一些。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性格
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在情緒管理方面,該堅持的原則一定要堅持,不要隨意變化。如果家長早上做的決定,晚上就改了,這樣會給兒童造成很大的困惑,兒童可能會因此成為一個善變的人。
另外,家長一直是孩子的榜樣,有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在無形地模仿家長,所以父母在與兒童互動的過程中,在兒童面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不良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變化,給兒童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告訴他如何處理類似的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