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樂本人之常情。然而過分情緒化會傷了和氣和感情,失去信任和親近。發脾氣是自然的宣泄,但是不能使人過得更好,沒有正面意義。正確處理,必須引導孩子學習自己的方式處理自己的心態。那么,孩子情緒化該如何引導呢?
孩子情緒化該如何引導
第一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對于發脾氣的小朋友,最好是要冷靜處理,當他發脾氣的時候不理睬,等他情緒穩定了以后,再跟他溝通交流,同時家長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二平時要對小朋友做心理疏導,因為小朋友對事物的認知還比較局限,所以要在平時多給孩子通過講故事或者是其他的事例講道理。
第三給孩子做好表率,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有發脾氣的行為,也不要對孩子經常發脾氣,因為孩子的效仿能力很強。
第四要鼓勵孩子多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第五家長要說到做到,對孩子要言行一致。
孩子情緒化的原因
一、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生理的發育,要表達的欲望越來越強,一旦其意愿得不到滿足,又不懂事,不知道自我約束,自然就會亂發脾氣。比如大哭、嚎叫,比如摔玩具、就地打滾……
二、父母脾氣不好,沒有做到以身作則,為孩表率。不但自己不順利時在家里亂發脾氣,經常引發夫妻吵架,更主要的是面對孩子的錯誤,不能好好地說服教育,和風細雨地引導,而是大聲嚷嚷,甚而臟話連篇。極度挫傷孩子的自尊不說,長此以往,孩子會耳濡目染,認為發脾氣就是解決問題的手段。
三、倍受歧視、情感饑餓、缺失溫暖的孩子往往脾氣暴躁古怪,有時他人無意的言語就會觸發他們敏感的神經和脆弱的心靈,從而引發他們的脾氣。
四、父母溺愛嬌慣,無原則地滿足孩子,使得孩子縱情任性,愿望一但無法滿足就亂發脾氣,摔盤子扔碗。
五、叛逆期的孩子,如兒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發育逐漸成熟,自我意識不斷就覺醒,不可避免地會和父母發生矛盾和沖突。
第六平時要跟孩了多做情感交流。
孩子情緒的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應該有耐心和細心幫助孩子。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