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孩子調皮、孩子做作業拖拉、孩子粗心、孩子撒謊、孩子“犟嘴”、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大人心中孩子“屢教不改”的現象太多了。那么,對于屢教不改的孩子怎么辦呢?
對于屢教不改的孩子怎么辦
1.找到屢教不改的根源,對癥下藥。孩子屢教不改,究其原因,不外乎這幾種原因:自制力差、習慣不好、對外界的某些誘惑抵抗力差、交往的朋友不好等等。家長只要找到了孩子屢教不改的根源,然后沿著這個路子堅持引導,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后,孩子的這個毛病會逐漸好轉。
2.家長自身一定要做好榜樣。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榜樣。家長在平日的生活中,對自己許諾過的事,自己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諾,善始善終。家長堅持這樣做,天長日久,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屢教不改的毛病也會漸漸消失。
3.同孩子一道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用計劃規范孩子行為。注意,這個計劃家長必須同孩子商量制定,不能由家長定好,然后再強加給孩子,如果這樣做的話,不但起不到應有的積極作用,有時還會產生負面效果。
4.同孩子一道完成一項任務。這個任務家長可根據自家以及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任務必須有家長參與,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激勵、幫助孩子,一是督促、提醒孩子。一般而言,只要家長能和一道完成這么5項任務,孩子屢教不改的毛病就會轉變。
5.重視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家長在想方設法改變孩子的這種壞毛病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不懈的做好這件事: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孩子好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不用家長操心,孩子也會天天向上。
孩子屢教不改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會“不知悔改”,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就是孩子壓根不知道自己錯哪兒了。
孩子只是被家長的威嚴震懾到了,關注點放在了家長的憤怒上,急于承認錯誤,而并沒有認真的反省和思考。在下次做事之前他們只會考慮,做這件事,會不會挨打?而不是我為什么會挨打?孩子茫于屈從,犯錯時更小心謹慎,不知道自己行為有哪些錯誤。
面對自控能力不強的孩子們,在我們正面引導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懲罰是必要的,懲罰的前提是,先讓孩子知曉自己犯了什么錯,錯在哪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的,不能只是與簡單粗暴的打,在懲罰的時候我們應該更有技巧和原則。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教育,孩子出現問題首先是家長出現了問題,家長對孩子缺少溝通和陪伴,孩子才會出現問題,不是孩子屢教不改而是家長出現在孩子的視野太少,家長做到陪伴了孩子屢教不改的問題自然就改正了,記著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