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男孩,正處于青春期,是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階段。其情緒、思維、價值觀念也都不穩定,環境對他的影響非常大。那么,14歲的男孩應該怎么教育呢?
14歲的男孩應該怎么教育
十四五歲的男孩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需要家長和老師花費更大的心血。
在學習上要多鼓勵,少批評。
不要在孩子的學習上關注太多,有老師的要求就足夠了,在初中要學習7、8門課程,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家長如果再絮絮叨叨,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就可以了。比如: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開電視,家長也不要在一旁玩手機,更不能讓孩子玩。
陪伴孩子運動
運動是學習的催化劑,被運動的孩子學習效率高,并能強身健體、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如果家長能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運動,那效果就更好了,在這個過程中,你們的共同語言會更豐富,有利于你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比如:和孩子一起跑步,一起打籃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等。陪伴孩子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幾十倍。
培養其自立能力和感恩之心。
讓孩子每天至少分擔一份家務,每天按時把家務做完。從勞動中他會學會很多,首先學會的是責任心,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承擔家務就是他的一份責任,一定要堅持下去,很快他就會懂得體諒父母,疼愛家人,心存感恩之心,學習也會更加刻苦、努力。
14歲的男孩表現特征
14歲的男孩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其實早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會突然發飆,讓你感到不好管,此為讓人頭疼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時時,如若縱容孩子,會造成任性和逆反心理;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苛刻,孩子難以達到,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任性。此外,現實生活中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在外人面前不給孩子留面子,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殊不知,過度嚴厲或不尊重孩子也會造成叛逆的后果。
而孩子長到13—16歲時,又處于一個更為強烈反抗的青春叛逆期,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心理“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青春期的教育很關鍵,從心引導,不是外在的體罰,更不是心理的壓抑,注意建立好親子關系,安全的渡過青春期。
十四歲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這時的父母不要動不動就以命令的口語跟孩子說話,這往往讓孩子反感,更加叛逆,而是做什么決定之前,以征求的語氣問孩子,讓孩子提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講得有理,一定有接受,這樣孩子就覺得父母尊重他,就會把叛逆的念頭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