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把孩子當朋友,問題來了,如何要和孩子做朋友呢,很重要一個點是,溝通。那么,如果家長不會和孩子溝通怎么辦呢?
不會和孩子溝通怎么辦
1、學會表達孩子的情緒
看見孩子傷心或者情緒不好時,首先學會表達他們的情感。比如孩子正在哭,我們就可以來到他身邊描述他現在的狀態,溫柔地撫摸著他的肩膀對他說:“寶貝,媽媽看到你在哭,有什么事情令你這么傷心呢?能不能給媽媽分享一下呢?我愿意和你一起來面對。”這就是把你所看到的表情,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會認為,媽媽最理解自己,不管發生什么,有媽媽在都是那樣的幸福!和媽媽之間的關系就會越來越好。
2、用溫和的語氣
不管有多生氣,都要注重自己的語氣、語調、表情、動作,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平靜的語氣才是溝通的開始,誰也不愿和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在一起溝通,孩子也是如此。所以說,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盡量保持平靜的語氣,溫和的態度,這才是孩子最想要的狀態,這樣說話才感到輕松、愉悅、自由,這樣孩子才會愿意聽。
3、學會聆聽
傾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會傾聽的人,人緣都不會差的,因為傾聽也是一種尊重和修養。傾聽能夠給人帶來舒適和安全感,對方的情緒才能得到更好的釋放和表達。通常在生活中父母扮演的校色,就是說得多,聽得少,就造成了溝通有障礙,導致孩子不喜歡聽我們說。
借著傾聽讓孩子多表達內心的想法,多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給孩子發言和表達心聲的機會,這樣讓孩子感覺父母如同朋友一般,比較容易接近,平易近人,久而久之他們就喜歡敞開心扉,溝通就不存在那么大的障礙,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融洽。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
一,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不要讓自己的不好的情緒影響到孩子,以理性客觀中立的姿態和孩子溝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無論孩子多么的無理取鬧,多么的不聽話,你千萬不能生氣,你一生氣,溝通就變成了泄憤,溝通的目的就達不到,還增添了孩子的恐懼與焦慮。
家長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心平氣和的找出問題所在,再去解決問題,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只有一次次的犯錯才能夠吸取經驗,才能更好的成長。
二,學會換一種方式和孩子說話,嘗試用孩子喜歡的方式進行溝通如果孩子在家里只顧玩,造亂家里也不愛收拾,家長不制止還不舍得用孩子幫忙,自己默默的收拾,這樣孩子更不懂你的辛苦,可以讓他做些家務。但如果你直接讓孩子去干活,他保證不樂意,你可以說,我有點累,現在多希望有人幫我掃一下地,那我會非常的開心,這樣說很容易讓人接受,孩子聽到就會主動幫你干家務。
孩子喜歡的方式是可以在與之玩耍的過程中,父母要把教育的道理融進去,這比簡單的說教好得多,因為孩子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多鼓勵孩子,對孩子有耐心有信心,正確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