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反映,孩子已經上三年級了,現在看到陌生人喜歡躲在爸爸媽媽身后,也不敢跟人說話,遇到一些沒見過的問題會哭,會擔心自己不好,孩子不會與人溝通怎么辦?
孩子不會與人溝通怎么辦
1、孩子小時候可以用目光溝通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會說話,只要讓他吃飽睡好,就不需要跟他說話、溝通,因為孩子聽不懂。結果,許多父母在他們去工作和事業時干脆將他們的孩子留給老人或保姆。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聰明,雖然聽不懂說話,但是,父母說,他是能聽懂的。因此,無論孩子多小,父母都應該多陪陪他,積極與他溝通。
2、孩子說話是,家長要重視
孩子長大后,會說話了,所以,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要認真、耐心地對待。當孩子講出很好、很合理的話時,父母要及時肯定孩子,給他表揚,鼓勵他繼續說。
如果孩子說錯了,父母不要直接說孩子錯了,而應該找出孩子說的對的地方,鼓勵他,然后改正孩子的錯誤部分。
3、給孩子敢于表達的氛圍
很多家長為了便于管教孩子,經常會表現出威嚴的樣子,讓孩子認可自己的權威,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也經常用命令孩子,如果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則用自己的權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
如果孩子過于畏懼父母的權威,則會失去交談的欲望,有想法也不敢說,語言表達能力自然也得不到鍛煉。因此,我們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先要傾聽孩子的想法,肯定孩子正確的部分,并讓孩子對出錯的部分負責。
孩子不愿意溝通的原因
1、父母性格強勢
教育孩子時,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但你們是否考慮過孩子的現狀呢?總是說一不二,用強勢的方式和態度跟孩子對話,他們如何能聽得進去呢?溝通,本來就是心平氣和,各抒己見的時候,最后卻成了對孩子的要求,這對他們太不公平。
2、父母要求嚴格
希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這是每個父母都會有的期待,畢竟優秀的未來更輝煌。但是,孩子的身心發育以及接受能力不同,他們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父母過于嚴格,總是想要拔苗助長,反而會讓他們越變越差,親子間相處起來也是矛盾重重。
3、父母總是打斷孩子說話
既然是溝通,就意味著雙方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認真傾聽是對彼此最好的尊重。但是,也有一些家長習慣于打斷孩子,態度粗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也逐漸成熟,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總是“打斷”的行為,只會讓孩子感到反感和討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溝通的念頭。
如何與孩子高效溝通呢,那就是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善于傾聽,只有孩子覺得你是會傾聽的父母,才會更加喜歡跟你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