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沒有刻板的模式,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從孩子出生,就有一句如雷貫耳的話:教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句話指的是早期教育很重要,而且這個教育只能是由父母用愛和陪伴來完成的。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一)家長的責任
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挖掘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這二者底層相通的部分。這時學生的深度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當然第一責任人是父母家庭,而非學校、培訓機構;家長要樂于做“園丁型”父母,愛孩子,給孩子提供陽光、雨露,讓孩子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二)發掘孩子的天賦
其中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發掘孩子的天賦,天賦中最重要的一種是“沖動”與追根尋源的“好奇心”,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環境身上,創造一個豐富的、變化的、多樣的、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在這種環境中很多奇跡都可以發生!
三)揚長避短,不是取長補短噢!
我舉例兒子,他的文科特別好,尤其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他的理科卻很差。這件事從他上學開始,一直困擾著我,就是總也找不出能讓他提高數理化分數的方法。家教也請了,包括上大課的,也包括一對一的都給他請了。上大課,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用的。一對一也收效甚微。
所以我想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思路,那就是揚長避短。他的特點就是做作業很細致和很沉穩的,以前因為我叮囑他做好以后,再檢查一遍,但是這個提醒很不好,反倒因為檢查了以后,把正確的修改成錯誤了,所以他一直要埋怨我。后來我就改變了方法,跟他說,相信你的直覺!做完了不要檢查。現在他是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
四)用愛貫穿教育
講個盲人姑娘海倫凱勒的故事。她的老師叫安妮,她告訴海倫凱勒:你不能摸到云,但你會感覺到雨;同樣,你不能摸到“愛”,但是你知道溫暖的情感可以灌注到每一樣東西中去。沒有愛你就沒有歡樂。可以說是安妮用愛造就了海倫。
最終如果父母接納自己的孩子,不管是長成一顆松柏、一朵玫瑰、還是一株雛菊,孩子也同樣接納自己,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這就是敎育孩子的好方法。
家長教育孩子時需要注意
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比如:當你希望孩子每天能夠閱讀書籍半小時的時候,首先自己也要形成每天看半小時的書籍,即使你狠反感看書,但是也要堅持,做好孩子的榜樣。
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績。中國的父母一般把關注點都放在了孩子的分數以及名次上,為了孩子能夠專注學習,而去把孩子可以做的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從而扼殺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阻礙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權利。
不要過度溺愛孩子。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中國式的隔輩親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爺爺奶奶總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即使這個要求很過分),這樣過度的寵愛會使孩子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想法。
適時的鼓勵和贊揚孩子。當孩子正為做一件沒太大把握的事猶豫時,媽媽不妨由衷地對他說:"我相信你能行的。"及時的鼓勵,會使孩子信心倍增。
讓孩子從成功中獲得自信。培養孩子的自信的方法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因為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時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努力做出肯定,來激勵孩子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