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上學、不想讀書讓家長感到非常頭疼,有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打罵,結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心理,變得更加的討厭學習。那么,14歲小孩不想讀書怎么辦?
14歲小孩不想讀書怎么辦
1、多鼓勵孩子
有一些學生成績并不是很好,在學校里面也不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待見,所以對學習就失去了興趣,逐漸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如果家長再對孩子進行批評,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暴躁,所以家長這個時候應該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和鼓勵,這樣也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加愿意學習。
2、多陪陪孩子
孩子之所以有厭學情緒,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壓力過大,14歲一般正是在讀初中,這個時候學習功課非常繁重,很多學生都有抑郁的情緒,家長在空閑時間多陪陪孩子,兩個人多談談心,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壓力釋放出來,在平常和孩子一起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這樣能減少學習壓力,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變得更加努力的去學習。
3、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很多孩子其實是無知的,對這個社會沒有太深層的認識,他們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就感到厭倦和討厭,但是如果成績差就不能考上一個好的學校,在以后并沒有一個好的前途,而好的成績并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所以家長要不斷的去對孩子進行激勵,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所帶來的影響,對以后的幫助。
14歲小孩不想讀書是如何產生的
1、焦慮階段
比如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希望自己在課堂上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在回答老師提問時,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做作業時,希望自己能夠順利地完成等。當這些目標沒有能夠實現時,孩子在心理上就會產生焦慮的意識,產生不安的情緒。但這時孩子對學習仍有信心。而且適度的焦慮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壓力,而適度的壓力又會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對學習還是有好處的,能促使孩子努力去改變這種狀態,從而獲得學習上的不斷進步。
2、懷疑階段
孩子對學習的懷疑階段是指孩子由于在學習上多次失敗,對自己或父母設定的學習目標常常不能實現,進而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似乎不是一塊學習的“料子”。但這一階段,孩子對學習仍未完全喪失信心。懷疑階段的顯著特征是孩子在學習上遭遇多次失敗和挫折,而每一次失敗和挫折都會引起孩子的情緒波動,一方面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問題,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另一方面,也會產生一些如不滿、冷淡和敵視等不良心理。這時,如果有學習成功的機會出現時,孩子的學習信心、自信心又會增加。
3、恐懼階段
孩子對學習的恐懼階段,是指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了明顯的障礙,真的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問題,從而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表現為上課聽不懂、對學習毫無興趣、一聽到學習就頭痛等。在恐懼階段,孩子的內心上會伴隨著想逃避學習的心理發生。
4、自卑階段
孩子對學習上的自卑階段,是指孩子把學習上的失敗,全部歸結于自己學習能力低下,以至于徹底失去了學習信心。常言道,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死,孩子徹底失去了學習信心,就等于是學習上“心死”了,孩子一旦產生這種學習上的“心死”的自卑心理,則不但學習學不好,而且會影響到孩子的整個學校生活,使其整個學校生活籠罩在自卑的心理陰影之中。
家長們要幫助孩子確定學習的目標,讓孩子學會正視在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及時的引導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更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