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對他們大吼大叫,甚至對他們采取一些粗暴的方式,而是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多跟他們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14歲的小孩叛逆期怎么辦
1、做好情緒管理,接納叛逆情緒。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不要被孩子的叛逆情緒所影響,避免形成互不相讓,劍拔弩張的狀態。
做好情緒的控制,并且去嘗試接納孩子的叛逆情緒,看見孩子情緒背后的原因,比如溝通出現問題,受到委屈,被誤解,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等等。
孩子在叛逆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被家長左右,我們要理解孩子的這種心情,去找到一個平衡點,慢慢引導孩子。
2、家長要學會放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為了孩子的著裝、社交和愛好,多做評論和管教,不要說一切為了孩子。
在一定的原則下,父母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玩耍。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拉近與父母的關系,讓孩子早日學會獨立,長大后有更大的進步。
3、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
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
4、放低身段和孩子做朋友。孩子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往往是因為父母認為我是權威,我說的就是對的,站在了一個相對的高度,可是孩子根本不吃這一套,他這個時候恰好是反對權威的時候。所以父母需要放下身段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平等的交談。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呢
1、不要極端。要避免撒手不管和管的太多這兩種極端。孩子放學就進入補習班,周未進各種課外輔導班,完全沒有自主發展的可能性,孩孑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一定要讓他自己學會做計劃,長大后才能會安排自己的人生,被父母帶著走,抱著走,捆著走的人生是走不遠的。
2、不要專制。父母都覺得自己天生比孩子高明,總喜歡說:你的血肉都是我給的,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要多,你當然要聽我的安排。其實父母的經驗并不是科學,每個孩子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都有一把通向自己身份的鑰匙。
3、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著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為自己考慮。
該如何跟叛逆期孩子溝通
單“聽”是不夠的,在傾聽之余,試著像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像朋友一樣的意思就是放下家長的架子,以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孩子交流,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獲得孩子的信任,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
同時要注意不要三分鐘熱度,從與孩子做朋友到獲得孩子信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兩次的溝通不見得有效果,請家長們拿出足夠的耐心,才能看見關系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