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數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從小嬌生慣養,放在手里怕飛了,含在嘴里怕融了,導致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那么如何鍛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如何鍛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幫助樹立獨立意識
孩子缺乏獨立意識會影響信心勇氣和能力,而這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作為父母,在日常要盡量讓孩子有獨立意識,自己決定以及處理個人事情,不要一味幫助孩子做決定,也不要過多干涉,在能接受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處理。
2、及時對孩子做心理疏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感覺不焦慮不安,如自尊心受辱、成績不良、家庭不幸等,這時需要給孩子及時做心理輔導,讓孩子對人生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他們提高受挫能力,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承受不了。
3、表揚要適當
現在的孩子有點小成就,父母就會格外表揚,大部分孩子是在充滿贊揚的環境中成長,甚至有些犯了錯誤,父母也會因為心疼而護短,卻不知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任性、虛榮以及自我為中心等性格,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沒辦法面對困難和挫折。
4、幫助孩子克服管理情緒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并且管理好能得到穩定,并且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父母在平時要避免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言傳身教能讓孩子控制自己情緒,在生氣焦慮時不會失控。
抗挫折教育對孩子的作用
1、激發孩子的潛能。心理學認為,人總有一些未被開發的潛能,在非常情況下才能激發出來。面對挫折,孩子會更有探究精神和學習動力,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
2、打擊驕傲情緒。現在的成長環境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有驕傲的情緒,但也會很玻璃心,經不得失敗。經受抗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戒掉驕傲自滿的情緒,增強對逆境的應對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悅。面對挫折,孩子通常會覺得自己做不到,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和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孩子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
4、更好地適應社會。小的時候,孩子會被父母保護得很好,但孩子終會長大,并走向社會,只有經受過挫折,學會應對挫折的孩子才能經受得了挑戰,更好地適應社會。
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挫折、認識挫折。但好的抗挫折教育不是給孩子制造挫折,而是教會孩子正確認識挫折、有力量面對挫折,有辦法克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