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喜歡抱怨自家孩子太貪玩了,學校的作業不好好寫,回家要先玩游戲。書法班學的書法不愛練,讓寫幾篇字總是愛偷懶。那么,貪玩懶惰的孩子怎么辦?
貪玩懶惰的孩子怎么辦
1、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我們所處在這個社會本身就是有它的規則,而身為社會中的人,必須要做的就是遵守規則。大到國家的法律法規,小到生活中的道德準則,都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
所以最簡單的,也是最重要的,必須要讓孩子能夠學會遵守規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倘若連最基本的社會規則都不能遵守,那么這個人從根源上就是失敗的。
比如平時帶孩子過馬路,千萬不可以闖紅燈,等車或者在商場結賬的時候一定按秩序要排隊等等。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行為。
2、時間管理
良好的控制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現在好多人的拖延癥都是因為沒有良好的時間意識,對時間的把控能力不夠。所以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這一點對孩子的以后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孩子玩游戲或者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一個時間,到了時間就不可以再看了。假如孩子不遵守,父母就可以懲罰他第二天的時候減少,或者直接取消。這樣漸漸的,孩子就可以明白守時的重要性,他的時間觀念就會加強。
這種做法既可以讓孩子養成時間意識,又有助于讓他們主動遵守規則。
3、延遲滿足
當孩子想要什么東西的時候,家長不必在任何時間都立刻滿足他。這樣一會讓孩子的欲望越來越強。家長可以過一段時間再滿足孩子,或者設置一個獎勵制度,孩子做成了什么事,你就滿足他。這樣既能對孩子起到鼓勵作用,又能讓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1、以身作則
孩子的模仿力是極強的,身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在平時的家庭環境中就要營造出自律的氛圍。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夠自律,是因為家長平時面對很多事情就十分懈怠,最后就導致孩子也不把家長的話當回事放在心上,久而久之自律性就越來越差。
2、目的明確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夠自律是因為毫無目標,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計劃,所以才會出現一放假就拼命玩,把作業拋之腦后的情形。只有等到快要開學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寫作業,然后開始各種惡補。
而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就應該引導孩子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標有計劃,不能想當然,走哪兒算哪兒。在孩子的平時生活中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才能變得更加自律。
3、獎懲分明
當你限制孩子的一些行為時,他是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的。這時候家長可以用一些獎懲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有的孩子會為了得到獎勵而做出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自律。
總之,要孩子改變貪玩和懶惰的壞習慣,還是需要家長經常的督促教育。并且越早越好,讓小孩從小就養成勤學苦練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