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再粗心也沒辦法,家長畢竟和老師不同,老師還有下班和放假的時候,家長卻是一直都要陪著孩子成長。那么如何對待粗心的孩子?
如何對待粗心的孩子
1、與孩子一起探討
比如做作業,把做作業、檢查的流程與孩子一起探討,讓孩子總結出自己的作業流程。初次執行時,家長監督,輔助孩子習慣養成。
2、讓孩子承擔后果
比如孩子忘了帶功課回家,直接的后果是不能按時完成,會遭受老師的批評。家長不向老師求情,讓孩子承受這個結果。
3、找到事情的樂趣
如孩子作業總是出錯,可以讓孩子完“尋寶”的游戲,準備兩個盒子,一個裝滿彈珠,一個是空盒子,錯誤是“寶石”。每找到一個錯誤,就往空盒子裝入一個彈珠。孩子能從中得到即時滿足,也能在結束后玩彈珠。
4、多鼓勵少批評
批評只能宣泄成人的情緒,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沒有幫助。相反,正面的鼓勵有益于孩子正向行為的塑造。
孩子為什么總是粗心大意
1、錯誤的模范
家長在生活中,有粗心的行為,孩子潛移默化,養成了不良習慣。
2、沒有形成好的習慣
在孩子習慣養成階段,家長沒有嚴格要求孩子,孩子也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導致一些粗心的行為出現。
3、著急完成
孩子還有其他好玩的,重要的事情,著急完成當前的事,所以就會出現粗心的現象。
4、神經緊張
孩子出錯后,常受到老師、家人的批評,一方面強化了孩子不好的行為。另一方面,孩子恐懼批評,做事畏手畏腳,更容易出錯。
我們在對待粗心的孩子時,一定不能非打即罵,這只會強化孩子不好的行為,并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要好好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