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時犯的一些錯誤,也不全是粗心的原因,可能只是為了逃避懲罰,所以才和家長這么說,家長一定要認真分析,不要輕易下定論。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孩子的粗心?
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孩子的粗心
1、別給孩子不良暗示
有時,粗心來自于家長的口頭禪。
我們一看到小錯誤就會主觀地認為,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并且畫出一幅美好的圖畫:只要孩子仔細點,他就都能做對。所以,對孩子的幫助也只是批評一句“下次細心點”就結束了。
殊不知,這種批評不但對孩子沒有幫助,而且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個粗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給自己定了這個調性,就更難克服粗心了。
2、尊重孩子氣質類型
在心理學中,將人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4種氣質類型。
其中,膽汁質精力旺盛,思維靈活卻脾氣暴躁;多血質活潑好動,反應迅速,但注意力轉移快;黏液質比較穩重,善于忍耐,有良好的注意力;抑郁質則很敏感,擁有細致的觀察力,只不過有些優柔寡斷。
如此可見,膽汁質和多血質的孩子比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而黏液質和抑郁質的孩子則要好一些。
這意味著,有些孩子天生就愛粗心,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細心。所以家長要接受自家孩子的氣質特點,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只要發揮氣質中的優勢,孩子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進步和成功。
3、關注粗心背后的心理根源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會面臨各種困難,有時他們就是看不清加減號,就是會把b寫成d,他們會覺得這些好難啊。但相比克服這些困難來講,被說成“粗心”好像就好了很多。
因為孩子會自我安慰:只要我細心,我就能做對。家長對此也是一句“下次不許粗心了”就過去了,這讓孩子覺得與其去克服困難,不如就做個粗心的孩子吧。
因此,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粗心這件事,理解這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階段,從戰略上藐視它,別給孩子貼粗心的標簽,接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允許孩子犯錯,也要積極幫助孩子改正。
孩子為什么會總是粗心
1、知識掌握不牢
孩子本身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靠,由于他沒有記住老師強調的重點,所以在作業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
2、做題速度過快
有的孩子做題馬馬虎虎,應付了事。就想做完之后去玩兒,因此沒有把字看清沒有把題的要求看清楚就開始寫了就開始算了,這樣難免會產生有錯的情況。
3、做完沒有檢查
孩子覺得作業做完了,就萬事大吉了,所以本子一關,就趕快溜出去玩兒了,根本都沒有檢查過,所以這難免有錯的現象。
家長要想改變孩子的粗心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么粗心,只有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解決問題,讓孩子早日擺脫粗心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