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思想開小差,不認真聽講,對老師的所說的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是許多家長都會遇到的一種情況;家長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乖乖上課,不要走神。那么,孩子在課堂上不聽講怎么辦?
孩子在課堂上不聽講怎么辦
1、和孩子耐心溝通
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不可一味地指責孩子;要知道,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和家長分享他們的思想,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家長滿足不了孩子的傾訴欲望。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把內心真實的想法告訴家長。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可以通過練字,畫畫、繪本等方式來鍛煉孩子,可以讓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沉下心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通過游戲繪本的方式,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目的。更多的是,孩子會不知不覺地沉浸其中,這可比學文斷字有趣多了!
3、目標激勵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愛聽課,往往是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沒什么要求和目標。沒目標就沒有動力。家長可以與孩子談話商議,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達到目標就夸贊孩子,獎賞孩子,有利于培養孩子自律和自信。
為什么孩子在課堂上不聽講
1、孩子基礎差聽不懂
有許多孩子剛踏進初中大門,有些學科已經掉隊了。語文、數學就不及格,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這樣的孩子,即使老師、家長期望他能認真努力點,他也難跟上老師的講課進度。老師每節課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他會根據絕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來制定教學預案,突破既定的需要傳授的教學重難點,不可能為了照顧個別學生,而改變教學內容和要點。這樣基礎薄弱的孩子自然會跟不上,聽不懂了。
2、孩子太貪玩任性
有些孩子剛剛進初中時,成績不錯,學習基礎還行,反應力也挺好的。但是太貪玩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他總琢磨著怎么玩出新花樣。作業也馬馬虎虎應付了事,把老師的批評教育不放在心上。而有些家長沒有重視小學初中階段的銜接教育,總認為自家孩子挺不錯的,忽視了老師的提醒,想著孩子還小,升學還遠著呢,由著孩子。所以這類太貪玩太任性,又不聽老師勸教的學生,是不會安心聽課的,他們由著性子,感興趣就聽,不感興趣就不聽。時間一長,他們也會變成第一類學生,知識缺口大,想聽也聽不懂了。
3、孩子學習習慣不好
有些孩子學習習慣不好,上課東張西望;喜歡在抽屜翻找東西;常以借東西為名,找鄰座的同學說話;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專注于課堂上。即使老師提醒,還是改不了,因為他已經形成了習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效率自然低下。這類學生要在老師強逼下才能學進去。
教育孩子并不是以件輕松的事,千萬不能認為:我把孩子送學校去了,教育就只是老師的事情。老師教育一大班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孩子的成才主要在于自己,很大部分依賴家長的教育和督促。縱容孩子的家長,最終只能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恣意發展的結果,不是家長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