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對當今生活富裕的獨生子女家庭來說,確實很難做到,如今年輕父母對孩子是較為寵溺的,這很容易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那么,怎么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怎么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1、作好心理準備
我們不順著孩子的意,故意讓他吃點苦頭,他難免會產生抵觸心理。面對他的撒嬌、懇求和耍賴,我們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能半途而廢。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他的目的,還會使他以后更不配合我們對他進行吃苦教育。
因此,我們要控制住溺愛孩子的心理,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做到有始有終,不縱容、遷就孩子,不被他牽著鼻子走,避免因心疼他而使吃苦教育流于形式。
2、正視吃苦教育
我們讓孩子去吃苦,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懂得珍惜幸福,為了讓他擁有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為了讓他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走一下形式,帶著他吃一兩頓“憶苦思甜飯”,是達不到我們最初的教育目的的。
當然,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非得讓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總是對他進行嚴懲和打罵也是不科學的。
3、提供勞動機會
此外,我們也要在平時為孩子提供參與勞動的機會。比如,我們可以讓他多幫媽媽做家務,還可以鼓勵他多參加學校、社區和街道組織的公益勞動,還可以引導他多幫助左鄰右舍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好品質。
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1、勞動教育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一般也就是幫忙做下家務,農村生產逐漸機械化、現代化,就是農村的孩子參加勞動的機會也很少。尤其是在目前的大的社會環境下,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勞動教育可培養孩子的節儉、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參與了勞動,孩子才能體會到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才會珍惜勞動所得,有利于養成節儉的好品質。
3、勞動教育可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如果孩子從不勞動,平時什么活也不干,長期下去,他會覺得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是理所應當,不會心疼父母,容易變得自私。
只有當孩子參加了勞動,感受到勞動的辛苦,他才有可能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才會感激父母為這個家庭所做的辛勤努力,感恩父母的付出。在家里,勤快的孩子才會為父母分擔,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總之,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尤其是孩子,更加要著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