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粗心,主要出現在做作業和考試做題上,其實要么是因為審題不清,要么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這都和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系。那么一年級的孩子粗心是什么原因?
一年級的孩子粗心是什么原因
1、審題不清
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求孩子,讀懂題目,再下手。否則做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費。我們可以建議他“讀”題,把題目一字一句讀出來,強迫孩子認真審題。如果不方便,也可以讓孩子劃題,就是把題目中重要信息,問題劃出來,提醒自己注意。手腦結合有助于孩子專注審題。
2、做題習慣不好
有的孩子喜歡心算,題目簡單點還好,題目復雜了,心算出現錯誤的概率就提高。我們建議孩子把運算步驟和運算過程在草稿紙上寫出來,有助于降低錯誤。
3、熟練程度不夠
熟能生巧,對于小學生來說背出來5乘以7得35,和寫出來不是一回事。也許他念的是對的,寫的是錯的。題目還是要上手練,不能只停留在在頭腦中運算的階段。
一年級的孩子做題粗心怎么辦
我認為做題粗心是個偽命題,是根本不存在的。
首先我們認為的粗心可能是指做題時不審題不看清要求。對大人來說這可能是粗心。但對孩子來說,審不審題只是開始做題時的一個習慣問題。如果孩子形成習慣,每次做題前都審題,那關于審題的這種粗心的問題就可以規避掉。
其次我們認為的粗心可能是指明明會但是卻做錯了的現象。明明會,一般是在老師和家長指出后,孩子恍然大悟。但這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還是代表著孩子對這個知識點的不熟練。對此我們要加強練習,讓這種練習內化為一種本能的動作,那么他在做題時就不會出現粗心的這種情況。
再次我們認為的粗心可能是明明做對啦,但是寫到紙上卻寫錯了。這其實不是粗心,而是在寫作業和答題的過程中的一種不專注的表現。只我們就要強調專注和全新投入的重要性。通過一點一滴的要求,比方說讓孩子專注于一分鐘做十道題之后再提高一分鐘做15道題,這樣子來訓練孩子的專注能力。時間一長專注的問題解決啦,粗心自然也就不存在啦。
孩子的粗心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問題,其實上是多種問題的反應。家長必須認真觀察孩子,對孩子的粗心問題加以分析,找到具體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