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生長在一個幸福而又充滿壓力的環境中,我們不僅僅期待孩子能夠快樂的成長,也希望孩子能夠擁有抗挫能力,去對抗生活的一系列壓力,不要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當生活的“膽小鬼”。那么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有哪些方法呢?
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有哪些方法
1、學會積極面對困難
要想孩子具備抗挫能力,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學會積極面對困難。挫折與困難是人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但同樣也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學會正確面對困難,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自身具備了一定的抗挫能力,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2、找到失敗的原因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人可以永遠成功,也沒有人會一直處于失敗當中,面對挫折時,要學會找出失敗的原因,并且根據失敗的原因找到成功的方法。哪怕經歷了一萬次的失敗,也終將會有獲得成功的時候。
3、為孩子創造條件
作為家長,除了要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外,還要適當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直面困難與挫折。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父母不要急于幫孩子解決困難,而是要學會讓孩子主動解決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抗挫能力差的表現
1、比較情緒化
抗挫能力差的孩子會比較具有情緒化,每當受到各種挫折時很容易就會非常生氣、憤怒等。當他們的情緒問題得不到學生適當的排解時,就會導致出現對于一些文化自虐自殘的行為,嚴重的還會影響產生輕生的念頭。比如說當孩子通過自己穿不好衣服時,他就生氣地扔衣服,踩衣服,最后還出現了扯自己頭發的自虐行為。
2、不能接受批評
孩子們只能接受表揚,而不能接受批評。例如,孩子在學校犯了一個錯誤,在全班同學面前被老師批評,她的母親在家哭訴:"我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批評我,我也不是故意的,我現在有點討厭上學了,我不想再見到老師了。“
3、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第一反應是責備別人,把責任歸咎于別人,不要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例如,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時,受到老師的批評,孩子卻說:"都怪我媽媽,昨天晚上我讓她輔導我寫作業,她說忙沒有空,所以我才沒完成作業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學會抵抗挫折的能力,使孩子能夠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增強自信、鍛煉意志等,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