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況很多,學走路時摔跤、和小伙伴相處時發生沖突、考試考得不好等等。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適的引導,常會失去自信,產生退縮之感,甚至變得越來越軟弱。那么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1、幫助孩子正確地對待挫折
成功固然讓我們喜悅,但是也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當孩子遇到挫折很沮喪時,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很平常的事,正視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給孩子講一講名人事跡,或者家長自己遇到的挫折,孩子會知道原來大家都會遇到挫折。
2、如何克服挫折
“我知道你沒有做到,很難過,不過沒關系,我們一起來想想解決的辦法吧”,先讓孩子說一說為什么會失敗,哪里做得不好,再幫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這個過程就是孩子的成長
3、從挫折中得到經驗
跟孩子總結一下,遇到挫折時,應該用怎樣的心態來面對,我們要從中學到經驗,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家長怎樣幫助孩子面對挫折
啟發與嘗試
孩子有時會拒絕嘗試新的或他們認為困難的事,問孩子你覺得該怎么辦呢,允許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犯錯誤和改正錯誤,即便是嘗試中失敗,也要讓孩子覺得從中有所收獲。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心態,克服困難去追求下個目標。
提醒
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他們各方面優點的基礎之上。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來自其他方面的挫敗。如果面臨挫折,你一定別忘了提醒他,借助優勢激勵他改變弱勢的信心。
環境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養方式都有利于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好學、誠實的性格,從而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絕不施壓
不施壓是避免家長站在成人的立場去要求孩子直面挫折。但是孩子在童年時期,由于腦部發育尚未成熟。不能通過自我調節來緩解壓力,這是父母就充當孩子情緒的外部調節器,如果,在孩子受挫時,父母不能正確引導而肆意施壓,則會引發心理疾病。
對于孩子遇到挫折時,先要安慰孩子,然后鼓勵孩子戰勝挫折。父盡量不要幫助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困難,戰勝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