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般都組織三次模擬考試。二模的考試難易度接近高考。但也不要太相信模考成績,只要繼續努力學習,什么奇跡都可能發生。我女兒2018年高考之前的所有模考成績都未超過650分,有時還在620至630分左右。但并沒有打消她學習的積極性,在高考時除語文未達到模考時的129分最高成績,其他科均超過平時模考成績,高考取得662分,是她高中三年時考出的最好成績。數學145分,理綜273分,英語138分,語文106分。在她們班也第一次取得排名第一的成績,以前在她們班只能排第5至第7名左右。所以不要太在意各種模考成績,以免影響以后的學習心態。
一模二模三模哪次最接近高考呢?
高考成績既取決于平時基礎,也取決于臨場發揮,還取決于閱卷松緊。它是實力和運氣的綜合體現。
為什么高三的三次模擬考試與高考毫無關系呢,我想主要是因為這樣幾個原因。
1。高三的模擬考試試卷基本上是模仿上一年高考試卷。
以語文為例,每年一模、二模、試卷都是以上一年的高考試卷為范本,從題型結構到問題設計無不亦步亦趨,有的題目把前一年答案寫進去都能得到一半以上分。
對于這樣的模擬試卷模擬得越多,學生高考反而限制了思維,考得常常最差。有一年,高三我們三天一小模,五天一大擬,模擬了十多輪,最后那屆考得最差。所以說,一模、二模試卷基本上沒有信度和效度。
2。高考試卷命制具有隨機性和原創性,試卷不具有可比性。
高考試卷屬于國家機密,有些學校或者教研員根據命題者研究的領域進行信息分析,研究出所謂信息卷與實際高考試卷相差亦甚遠。
以語文為例,高考命題更是因文設題,不具備任何蹤跡可尋,比如說,作文命制有時候就是命題專家現場編寫的材料。
高考試卷命制具有隨機性和原創性,與一、二、三模試卷沒有因承關系,怎么能因此判斷出它與高考的聯系呢!
這就是為什么平時成績優秀而高考失利,平時考得不好而金榜題名的原因。前者我們稱之為考場失利,后者我們稱之為超常發揮。
其實,高考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反映,正常發揮的時候占絕大多數,即平時考得好,說明該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高考也能考得很好;平時考得不好的,學習能力薄弱,高考寄希望于超常發揮,也只是碰到了好運氣而已。
對于一個高三考生,無論一、二、三模考得如何,都應當放下包袱,潛心向學,爭取高考考場一擊而中,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那么一模二模三模在復習中發揮這什么樣的作用呢?
一模出題較難,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大致了解,找到學習的薄弱之處,以便在后面復習中做到心里有數,有目的性的復習
二模題目雖然難度中等,但都是學生在復習中容易忽略的易錯點,他的目的就多了一層,除卻繼續補弱外,還要注意學習態度。很多同學后面復習中,容易出現好高騖遠的跡象,有些題明明會做,就是拿不到滿分。二模就是為了提醒學生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跟著老師的步子走。
三模的目的就是調整心態,所以試卷出題相對容易。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增強學習信息,穩重心態迎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