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很容易形成任性不講理的性格,有些孩子稍不順心便會撒潑打滾,威脅父母,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保持自己的冷靜,不縱容孩子的行為,待孩子冷靜后,與孩子溝通,否則長大后孩子會變得自私自利,影響一生。
當孩子撒潑打滾時正確做法
1、看到孩子躺地上撒潑打滾的時候,家長保持情緒穩定。不要立馬去哄孩子,而是在旁邊安靜等著孩子鬧完。孩子看自己鬧得歡,家長也無動于衷,那么知道自己這樣是行不通的,就會乖乖得站起來了。
2、了解孩子是什么原因再作處理,受委屈我們給補償,好好哄孩子,給予物質上獎勵。如果是撒嬌了抱抱孩子帶孩子出外玩玩就好。在不必要情況下不能打罵孩子,如果打罵了叛逆心更重了!
3、父母做到不遷就孩子,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孩子會經常提出一些要求來挑戰父母的耐心,如果一味地滿足,只會變本加厲。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父母對孩子作出的承諾一定要兌現,禁止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心軟,也不能因為自己辛勤好而對孩子網開一面。
4、拒絕孩子的要求是要做到以理服人。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父母要使用合理的理由讓他信服。要讓孩子明白,滿足他合理要求是父母的愛與責任,同時拒絕他的不合理要求也是父母的愛與責任。給孩子一信服的理由,而不是單純的拒絕,讓孩子容易接受。
5、給孩子建立必要的生活常規。成人要幫助孩子安排一個安全、可預測、孩子樂意接受的生活常規,并考慮活動內容動靜交替、生動活潑和多樣化,用豐富有趣的生活內容吸引孩子,使孩子樂于按時進行每項活動。
孩子動不動撒潑打滾是什么原因
1、孩子撒潑打滾,肯定是父母平時對孩子過于溺愛,缺乏管教。所以孩子就敢在父母面前這么的放肆。
2、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的行動遭到父母的反對、阻撓。這時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又不懂得父母阻撓的原因時,就會通過發脾氣,撒潑打滾的方式來表示抗議了。
3、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很多父母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也都會盡量滿足。這樣就會養成孩子隨心所欲地習慣,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不能接受父母的拒絕。一旦遭到拒絕,孩子就會感覺備受打擊,進而采取哭鬧撒潑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4、為了引起父母的重視。有些父母因為忙,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很少專心陪孩子,不是在做家務就是在忙工作;有的甚至在玩手機。這樣,孩子會因為自己受到了冷落而找理由哭鬧,以便讓父母關注自己。
5、為了逃避處罰而發脾氣。有的孩子在知道自己犯了錯后,害怕到父母的責罵,而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轉移父母的注意力,希望能逃避父母的懲罰。
孩子一哭鬧就撒潑打滾,五種方法應對孩子的脾氣
1、父母保持冷靜,孩子才能平靜。面對孩子突然爆發的脾氣,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保持冷靜,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行為而失去理性。父母要冷靜、平和地接納孩子的情緒,并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
2、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如果父母知道孩子是希望能通過發脾氣、大哭大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那么,就不要讓孩子得逞,以免孩子以后習慣這樣做。
3、與孩子有一定的距離。孩子大了,父母和孩子一定要有一定的距離感,這也是讓孩子明白:媽媽爸爸不再是他一個人的!爸爸媽媽是需要有兩人世界的,夫妻關系是第一位的,很多事情是需要兩個人一起去做的!
4、尊重孩子自己的愿望。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是好事,說明孩子成長了。父母應該感到高興并且尊重孩子自己的愿望,不應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來判定孩子的真實需求。
5、建立延遲滿足規則。孩子想要的可以滿足,但不是馬上而是需要等待。逐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行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例如孩子為了吃蘋果而哭鬧,那么父母不需要立即將蘋果削好拿到孩子面前,而是可以跟孩子商量,待孩子冷靜3分鐘后才可以吃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