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經(jīng)常壓抑自我,最終導致失去了自我;討好型人格的形成與其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關(guān)系。建議父母要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逐漸改變孩子的性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怎么改變
1、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多孩子的“討好型人格”都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父母不要總是溺愛或者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要做一個理智,情緒穩(wěn)定的家長,哪怕孩子再氣人,你也要懂得溫柔的堅持和有原則的處理。和孩子說清楚,講明白,比你打罵要有用。
2、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孩子溝通也好,學習也好,要懂得聽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選擇。感受到父母和自己的平等,有的時候多聽才能多了解。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才是家長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
3、多陪伴孩子,給他安全感。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行為方式以及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父母的引導,如果父母長期不陪伴孩子,他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看到父母就會為了獲得關(guān)注努力討好家長。
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之前,要盡量推掉沒有意義的應酬,多關(guān)心關(guān)心孩子,平時可以帶他外出郊游、爬山等都能讓他感受到關(guān)愛。
4、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比較大,在教育中對他十分嚴格。總是否定孩子的意見和決定,這樣就會讓他變得越來越自卑,什么事都以家長的建議為準。
孩子也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建議家長不要過多干涉他的想法,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聽聽他的意見,遇事和孩子多交流,尋找最好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為什么會養(yǎng)成討好型人格
1、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從心理學上說,3歲以前是人安全感的生成時期,如果這段時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明顯缺失。
而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和世界觀的成型期,如果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關(guān)愛與正確的引導,那孩子的性格就會內(nèi)向、自卑、悲觀,從而在潛意識中形成“討好別人”的習慣。
2、壓抑的成長環(huán)境。父母要求嚴厲、從小處于高壓生活的孩子也會不自覺地形成討好型人格。出于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孩子為了讓父母高興逐漸學會了妥協(xié),你將會收獲一個表面上“喜歡”學習、什么都父母話的“乖寶寶”。
實際上他卻變成了一個缺乏了自主能力,沒有獨立判斷意識,只會下意識順從別人的“討好型巨嬰”。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具有哪些特點
1、總是為他人著想。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內(nèi)心十分敏感,擅長察言觀色,能敏銳察覺他人的需要,然后第一時間滿足他人,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極強。
2、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討好別人的代價是嚴重忽略自己,他們非常在乎他人的評價,擔心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被孤立,或不被他人接納,所以他們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在心里,而不是大膽勇敢地表達出來。
3、喜歡主動道歉。這類人非常害怕與人發(fā)生沖突,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來維持彼此和諧,擅用道歉或認錯以快速結(jié)束沖突,這是他們處理事情的主要方式。
4、不懂得拒絕。他們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擔心一旦拒絕他人,會產(chǎn)生不好的印象;而不拒絕他人,則是他們假裝維持良好關(guān)系,維護良好形象的方法,無形中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活得很累。
5、沒有原則和底線。在人際交往中,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忽略自己,一味地忍讓來維持與他人的和諧。所以,在交往中有時會變得沒有原則和底線,一味討好他人,在這種相處模式中,反而無法贏得他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