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孩子即將要面臨高考,此時的孩子需要一定的自信心,來支撐自己的考試,所以當家長發現高中的孩子不自信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引導,和孩子好好溝通交流,讓孩子能夠樹立起自信。
高中生孩子不自信怎么能改變
1、避免不良的傳統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我國傳統思想中,強調學生應謙虛,服從教師,很少考慮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很少提倡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未能把握一些正確的教育原則。
比如“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等。同時,不要過度溺愛使學生盲目自信,過高期望或過于嚴厲使孩子缺乏自信,橫向比較和消費評價使孩子自信心不足。
2、要注意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培養自信心。比如,事先了解學生的薄弱點,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迎頭趕上,一旦發現學生的進步就要給予及時的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不自信的孩子一些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樂。要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和爭議區解決問題,盡量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讓學生不斷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孩子要有耐心和愛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擅長和發展優勢。我們應注意發現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他們進步,讓他們注意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樹立“我能行,我會成功”的信念。
相信自己的力量也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成功。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自己對學生的教育態度,隨時通過點頭、微笑、夸獎等方式使學生感到安慰、滿足、有成就感。批評學生要注意考慮其接受程度,要做到以理服人。
即使他們有適度的羞恥感,有不讓他們和其他孩子因此增大距離。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要只看到錯誤本身,要注意到孩子在改錯方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敢于面對錯誤,并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和教訓,學會自我調整。
孩子的自信如何培養
第一、堅持鍛煉身體。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身體狀況很糟糕的時候,你的心情總是沉郁的,會認為自己做那個不行,做這個也不行。但如果你經常鍛煉身體,你就會擁有一副強壯的體魄和一個積極向上的樂觀思想。你會自然而然的發現自信開始變強,精力充沛,做什么事都有干勁。
第二、坐在前排。上了高中分座位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坐在后排,這樣減少被老師點到答題或是注目的機會。我認為這點對培養自信是不利的,自信也要靠我們練出來,坐在前面,回答老師提問就是一種方法。
當你被老師選中答題時,全班學生的目光都會集中在你身上,等你成功完成一次答題后,心里會有說不出的痛快感,會渴望著下次被選中答題,這是自信誕生的預兆。
第三、多多發言。有的人在小組合作中一句話也不說,只知道人云亦云,隨大流的去跟從別人。在這種情況下,自信根本無法產生。想要產生自信,只有多多發言。
你之所以不敢發言的原因是怕出丑,想著與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但當你主動開始發言,你會克服心中對發言的恐懼,這樣有利于自信心的培養,也有利于你在小組中取得領袖的地位。
自信心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在成功面前,再也沒有比自信更加重要的了,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自信,是不可能放開思維的羽翼自由翱翔,是不可能挑戰自我極限追尋遠大的目標,也不可能付出全部精力于致勝一博。
所以不要小看自信心,你學習成績比較好,應該自信,但如果學習成績差,更應該自信,因為你不自信絕對不可能成功,自信倒有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