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打媽媽,是缺少管教和不尊重長輩的體現,面對這種情況,作為父母,一定要好好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用耐心和平和的心態去跟孩子溝通交流,做好孩子的榜樣,從而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12歲孩子打媽媽該怎么處理
1、及時制止。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必須讓孩子認識到這樣的行為的嚴重后果,不要讓孩子下意識的覺得打人是很正常的事。跟家里的其他大人都要交代下,如果孩子對他們有這樣行為,也要及時教育。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而小而為之。
2、保持冷靜。不要與孩子對罵,甚至大打出手,因為我猜你們小的時候沒有打過他,或者說很少很少打他。這時,你們打他的時候已經過了,也就是說你們錯過了用“打”來教育孩子的機會。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適當的“打”也是很必要的,如果他犯的錯誤很重,就要另尋辦法了。
3、父母反思自己。叛逆男孩動手打媽媽怎么管教?“子不教,父之過”,孩子出現了問題,當然也不能讓孩子就這樣“破罐子破摔”下去,教育需要耐心,在運用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咱們也應該徹底反省一下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自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
4、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F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陽”,父母也如眾星捧月般地百般呵護,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識,叛逆、不高興時就與父母頂嘴、吵架,甚至動手。完全沒有尊敬長輩尊重父母的觀念。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生養自己最親的人,不能顛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里胡鬧。更不能與父母頂嘴、吵架。
12歲孩子打媽媽的原因
1.孩子沒有意識到這是錯誤的行為,可能是模仿了父母或其他人的打人行為;
2.孩子有不良的情緒,比如憤怒、焦慮、叛逆等,沒有合適的方式宣泄和表達;
3.孩子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和關愛,但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覺得父母對自己有過多的干涉和控制;
4.孩子缺乏界限感和感恩心,認為自己可以隨意對待父母,或者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如何避免孩子動手打父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比如,出現憤怒情緒的時候,不能通過打人的方式發泄,我們可以打籃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通過一些體育運動,釋放自己的消極能量,我們還可以寫日記、找朋友聊天,和信任的長輩溝通等等,把情緒表達出來,尋求幫助。只有學會正確地表達情緒,我們才能不被情緒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