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自以為是時,一定要及時的糾正孩子自負的心理,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學習別人的優點,平和地、客觀地、冷靜地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如何改掉孩子自以為是的心理
一、父母要開闊孩子的眼界,不要讓孩子只是限定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的,因為如果再將愛孩子放在一個大范圍內,他就會失去這種優勢了。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講古典故事,紅色經典,了解他們的歷程。讓孩子從小受到熏陶。
二、孩子需要鼓勵與表揚,但是凡事都要有“度”,當孩子取得進步時,雖然父母不可視而不見,但也不必言過,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稍微有點進步就欣喜若狂。
同時小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當父母當眾獎勵孩子時,周圍的大人也會隨聲附和,孩子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會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真的非常優秀,從而產生驕傲情緒。
三、父母要教孩子認清驕傲自滿的危害。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盲目地驕傲自大的人就像是井底之蛙,因為視野狹窄,所以認為他看到的就已經是全世界了但其實只是小范圍。因此千萬不要因為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而阻礙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讓孩子不要因為一點點成功就開始沾沾自喜。
四、獎勵孩子以精神獎勵為主,孩子取得成績時,只要能得到口頭表揚,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偶爾一個輕輕的微笑,也會起到許多贊美之詞難以起到的作用。當然,必要的物質獎勵也是可以的,但是必須要有度。物質獎勵過多,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高傲自大、不思進取的心態。
要防止他們被夸獎聲和贊許的目光所包圍而迷失了前進的方向,也不要因為物質利益從而蒙蔽了雙眼,讓孩子明白,只有不斷進步,才能變的更加優秀。
孩子自以為是的原因
第一、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些父母由于自身條件優越、能力比較強,總是表現出一副目中無人的神態,經常流露出對他人的不屑。孩子在聽到這些話以后,也會模仿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
第二、周圍人對孩子的過度夸獎。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還比較弱,往往是通過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如果父母和周圍的人總是過度夸獎和表揚孩子,孩子自然會想當然的認為自己非常優秀,沒有任何缺點。
而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錯,老師有貼以“好學生”的標簽,親朋好友再動不動對其表揚一番,那么孩子就非常容易形成驕傲自負的心理。
第三、沒有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不足,需要父母從旁引導。如果父母沒有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沒有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孩子很容易變得只看見自己的優點,忽視自己的缺點,甚至夸大自己的能力。
而在看別人的時候,卻又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別人的優點。最可怕的是,孩子只會拿自己的長處去跟別人的短處比較,這顯然是沒有自知之明的表現。
第四、缺少挫折和磨練。現在的孩子生活富足,吃穿玩樂,幾乎應有盡有,就算稍微有點困難,父母也會馬上給解決了,根本不會遭遇多少挫折和困難,自然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這樣就很容易形成驕傲自負的心理。
“自以為是”的孩子常常會出現有以下表現
1、盲目自信。這些孩子,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是最聰明的人,以為自己明白所有道理,因此,他們對自己非常自信,甚至到了自大、自傲、自我崇拜的地步
2、頑固不化。自以為是的孩子,都比較守舊、頑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也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在他看來,自己做什么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3、一意孤行。自以為是的孩子喜歡認死理,即使明眼人都看出他的所作所為是行不通的,但是,他卻非常固執,一定要堅持到底,一點靈活性也沒有。
4、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孩子,都比較自負、自傲,他們自尊心很強,而且很愛面子,別人好心好意地向他提意見,他要么認為別人故意為難他,要么認為別人妒忌他,反正只要有不同意見,也就認為別人是與他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