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讓家長們感到棘手。下面我們來詳細為大家介紹下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該怎么辦?
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該怎么辦
1、培養孩子健康的愛好。家長要多帶著孩子參加一些運動,讓孩子適當的感受下自然的力量,通過運動可以釋放壓力,幫助孩子學會釋放壓力。
2、家長應鼓勵孩子參加有趣的集體活動,帶孩子參加同齡兒童的社會活動,給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轉移注意力,從而改善孩子的自卑機會。
3、不要過于強勢。適當讓孩子說自己的感受家長在平時要適當的讓孩子說自己的感受,不要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不要以孩子為中心,這樣會讓孩子形成自卑、不自信的心態形成,不利于孩子發展。
4、父母做好榜樣。父母做好榜樣父母應在孩子面前保持積極、樂觀的身體形象,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5、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每個孩子自身素質的基礎是由父母從小就受到影響和不知不覺的影響形成的。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和諧的家庭關系有助于培養孩子成為自信、開放、活潑、開朗的人。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表現
一、較孤僻,排斥社交。很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喜歡群體玩耍的,對交朋友也很在意。
但排斥社交的問題產生是多方面的,需要從自身成長和家庭教育去找原因。行為表現上常常是喜歡獨來獨往,見到認識的人很少主動說話,對別人表現不出熱情和關心。孤僻的孩子常常會無精打采,有自卑情節,所以建議家長要反思是否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問題。
二、性情暴躁、情緒化。心理不夠健康的孩子,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處于自我認知的波動狀態,如有心理異常,會通過比較激烈的宣泄來表現,比如摔東西或大吼大叫,缺乏自主的控制意識,很容易因為一句話或一件小事而怒氣不止。
建議家長先反思是否平時總出現打罵孩子的情況,或者過于的溺愛無條件滿足其需要。在孩子暴躁表現比較頻繁時,家長要多與其溝通交流,先舒緩情緒,再及時的進行引導。
三、行為拖延、過于嬌氣。在兒童階段行為和習慣培養上面存在明顯的欠缺,孩子在進入青春期階段仍會表現出依賴心重,過于嬌氣,遇到一些小困難也會總想辦法回避,不能承受任何委屈和壓力。這種表現也是有一定問題的,不能簡單的歸于孩子自身懶惰,長不大,和家長教育方式有直接關系。
四、厭學厭惡勞動,沉迷游戲。心理健康的不同問題,都是有內在關聯的,不能單一的去分析。厭學情緒之前為大家介紹過,這樣的孩子內心脆弱,易焦慮,因為缺乏良好的激勵環境,很容易面對學習上的難度而積極挑戰。
如果家長不給予正面引導和鼓勵,就會造成孩子養成厭惡付出和努力的意識,只對容易簡單的、喜歡的事情開心,比如沉迷于小說、游戲不能自拔。這種信號表現,需要家長早發現、早干預。
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的應對方法
1、理解變化,接納情緒。在和孩子面對面溝通的時候,注意傾聽,注意這里所謂的傾聽不單單只是聽,也不是單純的給予教育評判,而需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目光接觸,通過語言、非語言的方式并給予積極的回應。
2、恰當看護,密切關注。家長可以經常約其輕松式聊天,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日常情況,尤其是上課、交往、學習成績、戀愛等,是否有突發事件;可以與咨詢老師一起商量,及時記錄。在家庭中營造一個寬松安全的環境,家長不需要輪番上陣給孩子做思想解釋工作,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有自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