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幫助孩子改變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家長要引導孩子看到自律帶來的好處,了解自控是對自己的好和負責,而不是強制的讓孩子去學會自控。
孩子自控能力差家長怎么引導
1、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孩子。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時,不知不覺孩子就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很多時候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
要教會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2、循序漸進,及時表揚。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媽媽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內心世界,與孩子之間建起了絕對的信任,以便于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強了父母的教育影響。
對于孩子的不良表現,要給予耐心的說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訓斥、壓制。再有,對于孩子表現良好的自控行為,要給與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3、建立家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很多孩子都存在著時間觀念的問題,不能正確的把握時間和利用時間,總是把時間浪費在很多不必要的地方。,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們就應該制定一種家規來克制孩子,讓孩子能夠正確和規范的利用時間。
4、適當予以表揚。當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意志力努力和取得進步時,家長朋友們應該適當給予肯定和贊許,但如果說在孩子完不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和孩子仔細的說和他分析為什么完成不了。
切記不要說出,"我就知道你完成不了這個任務"的喪氣話。這樣只會讓孩子一點點的增加挫敗感,自信心"飛流直下",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性格如此。
導致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原因
1、溺愛。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深厚悠遠,往往會過于溺愛,對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正是在這種溺愛和放縱之下,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分寸和規則,也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2、包辦。什么事家長都給孩子安排好,什么都不讓孩子干,孩子自然就什么都不會干,漸漸的變得不會主動思考,家長怎么說就怎么做,又哪來的自制能力呢。
3、教育態度不一致。父母雙方在親子教育中態度總是出現偏差,也有可能是隔代教育,兩代人之間的理念差異。成年長輩無法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將會帶給孩子認知上的混亂,時常會出現朝令夕改的狀況。孩子沒有對規則的敬畏,和對計劃的服從,所以就會出現自控力比較差的現象。
孩子自控能力差如果不及時引導,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
1、孩子變得自私狹隘。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過別人會怎么想,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是以一種自私狹隘的狀態去思考問題,所以,自然而然也沒有將別人考慮在自我的范圍之內。
2、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相信父母都會教育他們應該懂得尊老愛幼,確實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對于熊孩子來說,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甚至對于家里面的長輩也是沒大沒小的。
3、孩子沒有成功的潛質。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功,但是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大部分缺乏自控力的孩子,身上必然出現更多的問題,而且容易沖動,所以,這樣的孩子將來成功的可能性也會更低,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