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管是跟大人動手還是跟其他人動手都是不對的,不能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多給孩子傳遞一些正確的相處之道,并讓他們懂得用智慧處理矛盾,這樣會減少動手的機會。
孩子總是動手家長怎么教育
一、斷絕環境中的模仿源,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打人;
二、應在孩子打人前阻止他,可以利用紅綠燈游戲,如綠燈時可以,紅燈時禁止,叫停孩子的打人行為;
三、重復演練對的行為;
四、增加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家長可以利用故事教學、繪本等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他的不滿;
五、增加感覺、統合刺激、增加活動量,觸覺刷、多玩粘土、積木、攀爬等活動。
喜歡打人的孩子原因是什么
1.行為暗示帶來的潛意識行為。
比如,父母之間經常動手,孩子經常看帶有武打場面的動畫片……
這些環境影響會給孩子產生強烈的行為暗示:打人的行為可以解決問題、爭端,可以讓自己獲得優勢。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暗示就會成為孩子的心理認知,打人就會成為孩子的潛意識行為。
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并不認為打人是犯錯。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改變孩子的心理認知。
2.情緒失控下的心理反射
這種類型的孩子,往往是自控能力不強。在情緒失控下,孩子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宣泄情緒,就會本能的選擇粗暴行為來宣泄情緒。這種心理反射其實很容易理解,大部分人生氣的時候都想動手打人,但有人能控制住情緒,有人則不能。
情緒失控會導致短時間的極端心理、判斷力失衡,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打人的程度完全取決于情緒狀態,很容易發生危險。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在發泄情緒時不會認為自己在犯錯,但發泄完情緒后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心理矛盾。這個時候,解決情緒控制能力,是最關鍵的方式。
孩子跟大人動手怎么辦
1、首先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如果這時候父母去打孩子,就會讓他產生更加逆反的心理,就是以暴制暴。
2、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父母覺得就是應該這樣做,就必須讓孩子這樣做。久而久之,孩子心里自然會產生逆反心理出現反抗。如果孩子提出異議,那么家長就要去探究原因,你為什么不要去做這件事情。
3、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喜歡這件事情。并且父母也需要參與到其中,實踐和體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濃厚的親情。
4、適當的給孩子傾訴自己的苦楚。讓孩子去理解父母的心,這就是讓孩子懂得什么是將心比心。
5、在家庭中一定要給孩子規劃自己的權利與義務。這樣就可以告知孩子,這是你每日必須做到的事情,或者是這一周之內你必須完成的事情。
6、如果孩子還比較小的情況下,父母有兼職類的工作。可以放手讓孩子去體會你的工作。不要求孩子是否會做,但是,這樣可以讓他在工作之中體會到不一樣的人生。這樣他們才能更加的去理解父母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