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迫切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因此常常會出現各種叛逆行為,讓家長們感到十分的頭疼,一氣之下,不少家長會選擇用“打”的方式給孩子一個教訓。但這樣做真的對嗎?
高中生不聽話可以打罵嗎
不可以。
高中生的年齡一般是青春期叛逆的年齡,此階段的孩子通常都比較叛逆,這樣做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
其實犯錯是學生成長的常見之事,家長應該讓學生勇于承擔錯誤帶來的后果,好好解決問題做出彌補,反思自己的錯誤在哪,而不是直接“拳打腳踢”。
在時代進步的當下,教育學生講究的是科學,用老舊的“棒棍”理念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由于小時候總是挨打,導致親子關系決裂的事還少嗎?有多少家長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對學生痛下狠手?又有多少學生努力讀書就是為了遠離家長的“魔掌”?
建議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高中生不聽話的原因
首先,高中時期是孩子們人生中的關鍵轉折點。他們正在逐漸步入成年,經歷身體和心理上的巨大變化。身處青春期的他們正面臨著身份認同和自我探索的挑戰。在這個階段,他們渴望獨立,希望找到自己的個性和價值觀。然而,他們與家長之間的觀念和期望差異,卻經常導致沖突的產生。
其次,高中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之一,學術要求的增加以及升學壓力的加大,給孩子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和挫敗,對學校和家庭的期望感到壓力重重。為了減輕這種壓力,他們可能會通過叛逆行為來尋求釋放,以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和不安。
最后、家庭環境也對孩子的叛逆行為起著重要作用。家庭關系的質量、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親子溝通方式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影響。家庭中的沖突、過度的控制或缺乏理解和支持,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反叛情緒。
父母如何應對不聽話的孩子
1、首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孩子不聽話,有些家長被氣得嗓門一下子就高了八度,恨不得教訓一下這個皮孩子。最后要么家長罵了孩子也不聽,要么孩子很委屈,家長還需要低聲下氣地道歉。
說實話,家長生氣對雙方都沒什么好處,有些家長要是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那就可以離開現場冷靜個一兩分鐘,要想讓孩子徹底改變,就一定不能和孩子吼著溝通,而是要心平氣和。
如果孩子犯錯了,那就不要一下子指出他的錯誤,甚至翻舊賬,而是就事論事。雙方都冷靜的時候要理性分析給孩子聽,他們只有受到教育了,真正明白了,才真正能改變。
2、和孩子互換角色,尋找原因。當孩子總是不聽話,不妨做個角色互換,家長也當一回孩子:他為什么總是不聽話呢?是想被關注,還是想表達自己的真實訴求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不要一上來就橫加指責,問問他們的想法,這樣你會找到問題的根源,孩子也能徹底改變。
3、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家長不應該是批判孩子的那個人,而是要做孩子的引路人,不妨把吼叫變成引導,孩子會知道用什么行為替代過去不當的行為。我們要從孩子不聽話的行為中,發現他們背后的想法,引導他們用正當的方式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