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是個特殊的時期,也可以算是孩子的最后一個叛逆期,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想每件事都自己做主,容易不聽大人的話,這種情況在家庭中很常見。
不聽話的高中生怎么教育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感受。不要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要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從而更好地進行教育。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氛圍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讓孩子在安全和溫馨的環境中成長。家長要關心孩子,與孩子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多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度過美好的時光。
再次,要注重教育方法和技巧。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不能采用強制的教育方式,而是要通過引導和啟發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家長要借助各種教育資源,如書籍、網絡、親友等,從而更好地了解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最后,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品德和修養,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同時,家長還要教育孩子要有自信、勇氣和責任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進步。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孩子不聽話令家長極為頭痛,是什么原因導致呢?沒有一個孩子是從一都不聽話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會引起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吧!
1、孩子的感受被忽略。
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什么事都不懂。從來不給孩子發表意見。其實這會令孩子變得不聽話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長遠下來會變得反叛的。
所以家長應該用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多讓孩子發表一下自己意見,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當孩子的意見被采納相對來說他們會更加愿意去參與,而且會更用心去做。
2、孩子沒有選擇權。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漸漸會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興趣等。而站在家長的角度,總希望孩子能夠成材,認為自己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要求孩子照著辦。
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嘗試,從而令孩子產生挫折感,長期下來,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所以家長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要他們服從你的決定。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高中生
一、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很多孩子認為家長的付出和愛是理所當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報。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是孩子不聽話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認為,很有必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讓孩子學會理財,養成記錄收支的習慣。另一個方面也要讓孩子參加一些勞動,嘗試去賺錢,了解金錢來之不易,而且必須通過勞動獲得。
二、寬容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嚴是愛,松是害”是一句古話。千百年來,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說的最多的也是“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發展,少走彎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家長要處理好要求的嚴格與環境的寬松,過程的嚴格與結果的寬容的關系。寬容是對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氣,嚴格要求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有利于培養孩子做事嚴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終良好習慣。
三、民主平等的交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現是獨立活動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正確理解自尊,只是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他們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因此,家長光滿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必須了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
心理斷乳期,實質上是青少年們隨著身心的成長發育,逐漸從依賴于父母的心理狀態中獨立出來,自己判斷、自己解決所面臨的新的問題的時期,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要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是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
四、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打造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認為:“人人有材,人無全才,因材施教,個個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讓自己的孩子成材,成材的道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